還記得那些臭水河嗎?她們都變清了
重慶晨報訊 (記者 歐陽玉姝)“昔日臭氣熏天的盤溪河,現在碧波蕩漾,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閑樂園。”昨天,市環保局表示,發生改變的還有包括跳蹬河、花溪河等14條河流。次級河流整治作為我市創模最難的攻堅點,目前水質已經符合創模目標,已實現“工程完工,水質達標”的創模目標。
濁水變清波市民贊
“一年多以前,盤溪河的水黑得如墨,河面上還漂浮有許多枯葉,夏天還能聞到一股濃濃的臭味。”住在附近的張先生回憶說,幾年前,盤溪河還是條臭水溝,只要在河邊多待一會兒,蚊蟲就會上身,咬得人難受。
去年初,盤溪河經過整治后,徹底變了樣。“河的兩岸種上了綠樹、花草;河里的淤泥經過清理,臭味消失了,水變清澈了……”張先生說,盤溪河“變身”后,他常和家人一起,到河邊散步游玩。因盤溪河沿線生態環境的好轉,一度遠離的白鷺又回來了。
2010年以來,重慶開始對14條次級河流實施河道整治。目前,重慶主城包括梁灘河、花溪河、一品河等5條河流已達到相應水域功能要求,包括苦溪河、跳蹬河、大溪河、伏牛溪等9條次級河流已實現消除黑臭目標。
在創模過程中,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環保帶來的益處:次級河流通過整治,實現起死回生,昔日惡臭墨黑的小河又有了清清流水,臟亂差的河岸變成了休閑的公園。今年8月,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盤溪河流域北部新區段調研時由衷贊嘆:“身居鬧市,一塵不染。”
環保設施治污水
重慶是個山水之城,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環繞,56條主要次級河流縱橫交錯。
三峽庫區作為全國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區,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給重慶的四件大事之一,也是三峽工程后續工作中的三大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據介紹,從2001年起,市政府成立了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次級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督導組以及區縣次級河流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并加大協調力度。從2010年至2012年期間,全市主城區次級河流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約65億元。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些年,全市累計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200余座、垃圾處理場51座,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了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縣城以上生活污染問題基本解決,同時,部分重點小城鎮實現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覆蓋。
環保搬遷減污染
由于重慶是個老工業城市,工業企業眾多,而次級河流流域沿線又遍布各類工業小作坊。為此,環保部門也加強了工業污染防治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政府探索建立重污染退出機制,出臺財政稅費返還、土地出讓補償等8大優惠政策,實現了主城6批206家企業環保搬遷,并達到產值翻番,能耗和污染排放強度下降一半的優良效果。
同時,推進工業企業園區化,同步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推進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循環生產和產業循環組合。據介紹,主城區各流域內搬遷、關閉企業415家,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次級河流的污染負荷。
此外,全市還建設了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站。針對流域內工業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排水量小的特點,在企業較集中的流域內建成12個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為4226噸/日,共收集處理881家小型企業的廢水。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為讓美景長駐山城,我市建立污染整治長效機制,如水質出現反彈的區縣,將會被預警,對水質連續2個月出現反彈且達不到要求的區縣,將會實行“掛牌督辦”,并限期整治。
相關圖片請掃描該魔扣。
(原標題: 創國家環保模范城
建幸福和諧宜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