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懷高速是包茂國家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內的重要一段,北起吉首市東的小莊村,止于懷化市鶴城區的牛欄坡,主線全長104.836公里,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即將于2012年12月23日建成通車,其中,吉首至鳳凰段已于今年9月29日建成通車。
吉懷高速的建成通車將打開大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山門,讓土家、苗家、侗家人走向山外的世界,對開發當地區域自然資源,改善湘西地區南北交通條件,促進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廣大人民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地處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交匯之地,吉懷高速沿線崇山峻嶺,山大溝深,林木茂盛,在這樣的環境下修橋筑路,勢必要對自然生態造成一定的毀壞。面對種種挑戰,吉懷高速建設者始終堅持建設“兩型高速”的理念,努力實現高速公路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在線路設計上,為了對沿線的“轉角樓”、“5柱7掛”房、“風雨橋”、“吊腳樓”和“鼓樓”等古老文物進行保護,吉懷高速對布局進行優化,盡量選擇山坡荒地,特別是遠離村寨。
在路面工程施工中,吉懷高速按照標準化要求,高標準建設路面工程工地試驗室,積極推進全線瀝青混凝土拌和站管控一體化建設,加強對工程施工中原材料進場、混合料生產及出廠、試驗檢測等關鍵環節的智能監控,不斷提升工地形象和工程品質。
跨越土家苗寨的天路。
圖為吉懷高速。
編者按
2012年2月2日,在湖南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賀仁雨代表湖南交通系統向全省人民作出莊嚴承諾:今年要確保吉茶、婁新、長湘、等14條1011.74公里的高速路建成通車!現在已到歲末,這些高速公路建設得怎么樣?近日,紅網記者深入高速建設一線采訪,特推出“紅網記者看高速”系列報道,以獨特的視角、鮮活的文字、精彩的圖片為廣大網友講述關于湖南高速公路建設的點點滴滴。
紅網記者 章堯 盛學運 懷化報道
作為包頭至茂名國家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內的重要一段,吉懷高速北起吉首市東的小莊村,止于懷化市鶴城區的牛欄坡,主線全長104.836公里,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項目批復概算88.19億元,即將于2012年12月23日建成通車,其中,吉首至鳳凰段已于今年9月29日建成通車。
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湖南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吉懷高速的建成通車將打開大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山門,讓土家、苗家、侗家人走向山外的世界,對開發當地區域自然資源,促進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廣大人民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改善湘西地區南北交通條件,形成湖南省西部以及大西南地區省份通往廣西、廣東的交通大動脈,使湖南更好地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實現均衡發展。
優化線路布局 與沿線原始生態環境和諧相融
位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交匯之地的吉懷高速,沿線崇山峻嶺,山大溝深,林木茂盛,在這樣的環境下修橋筑路,勢必要對自然生態造成一定的毀壞。面對種種挑戰,吉懷高速建設者始終堅持建設“兩型高速”的理念。
為了最大程度維護原始生態環境,吉懷高速秉承“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的原則,一進場就專門成立了“吉懷路生態和環境保護委員會”,對線路布局進行優化,在設計中制定各項生態和環境保護措施。
由于沿線聚集有苗族的“轉角樓”、土家族的“5柱7掛”房、侗族的“風雨橋”、“吊腳樓”和“鼓樓”等民族建筑中的瑰寶,在設計中,為了對這些古老文物進行保護,吉懷高速對線路布局進行優化,盡量選擇山坡荒地,特別是遠離村寨。同時,考慮到大湘西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收費站、服務區等進行綠色景點設計,按照當地民族建筑風格進行施工,努力實現高速公路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除了從設計源頭上對沿線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吉懷高速在施工建設中同樣也注重生態環保。吉懷高速LM17標是全路段最大的拌和場,在建場前就對排水設施進行了規劃設計,以確保施工場地暢通。同時,為了收集施工廢水,在拌和場邊沿挖了兩個集水坑,將廢水中的污染物沉淀后再排放出去,淤泥則采用填埋方法進行處理。在施工設計上,將平衡棄土廢渣,少占土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避免深挖高填,盡量做到挖方與填方的基本平衡,更好的保持水土和地表植物。
在打造“兩型高速”的進程中,許多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也在吉懷高速各項工程中悄然而生:路基工程注重節約用地,做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路面工程根據湘西的氣候特點,引進AC改進型瀝青混凝土結構,提高瀝青路面的耐久性和車輛行駛舒適性;綠化和生態防護工程追求與自然相融合,合理搭配各種苗木,既滿足功能需求,又與周邊環境和諧共處;交通安全設施工程貫徹“安全、寬容、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廣泛使用如高強模塑材料交通標志底板、彩色減速涂料等新材料;圍繞“兩型化”理念開展的大湘西人文景觀保護及應用、西部公路建設中土地資源節約技術等12項研究課題得到推廣應用。
探索山區高速建設規律 走出一條施工管理新路子
在建設過程中,吉懷高速積極探索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規律,走出了一條由規范化至標準化現場管理的新路子。
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吉懷高速強力推進工程標準化建設、瀝青混凝土拌和站管控一體化、安全風險評估、“三集中”生產、設計“回頭看”等舉措。在全線確立了標準化工地試驗室、標準化拌和場、標準化施工現場,通過樣板引路,提升三個標準化水平。同時,要求各監理單位繼續開展施工監理專項治理活動,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加強現場管理,努力提升工程質量品質。通過不懈努力,吉懷高速在交工驗收時取得了合格率100%、優良率95%以上的好成績。
在深入開展創建“平安工地”活動中,吉懷高速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理念,結合施工現場日常安全生產管理,認真排查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落實以“一崗雙責”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重大安全隱患臺帳銷號制度,建立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推廣安全生產先進經驗。開工三年多來,吉懷高速全線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
在路面工程施工上,按照標準化的要求,規范建設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在場地和運輸通道的布置、防雨棚的搭建、砂石材料的堆放、攪拌爐的安裝等各個方面都作了嚴格的要求;高標準建設路面工程工地試驗室,堅持用試驗數據指導施工,對人員、設備、試驗場地、試驗環境等都統一標準和規定;積極推進全線瀝青混凝土拌和站管控一體化建設,加強對工程施工中原材料進場、混合料生產及出廠、試驗檢測等關鍵環節的智能監控,不斷提升工地形象和工程品質。
自開工建設以來,吉懷高速始終堅持“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的要求,嚴格控制建設資金的使用與管理。以滿足工程質量安全為前提,通過對每個變更從技術和經濟上進行充分論證比選來確定方案,可變可不變的一律不變,并嚴格執行變更審批程序,對已批復的變更進行認真復查,核減建設資金4100多萬元。同時,根據施工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對路面等后續工程開展“設計回頭看”活動,及時發現和糾正不合理設計,全線通過優化設計,共節約資金約6000多萬元。
(原標題:【紅網記者看高速】吉懷:打造山區生態環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