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在去年12月31日發生,直到今年1月5日才得以披露,主要是因為當地政府對污染事故嚴重性認識不足,因此向公眾道歉。
——山西長治市長張保回應“遲報”
好一個輕描淡寫!公務員法和黨政領導干部辭職暫行規定等國法黨紀對領導干部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明文規定為引咎辭職。此次污染損失不重大嗎?
——新華社官方微博評論
早報記者 黃志強 發自山西長治
實習生 徐文娟
昨日,也就是山西長治“12·31”苯胺泄漏事發后的第八天,長治市長張保及肇事方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以下簡稱天脊集團)黨委書記王俊彥初步解釋了事故“未及時上報”的原因,均稱對事故嚴重性認識不足。
昨日下午,早報記者來到天脊集團,大門保安嚴格限制外人進入,廠區內煙囪林立冒出濃稠白煙。新華社記者還發現,排污渠總閥處仍有污水流出,不時散發著刺鼻的臭味。據附近村民反映,排污渠對附近環境造成污染已有數年。
目前,山西省三級檢察機關已介入調查。山西省人民檢察院反瀆局昨日派員就該事故進行督辦。
官方回應:
認識不足致遲報五天
昨日,山西官方首次明確回應天脊集團苯胺泄漏事故。長治市長張保表示,事故在去年12月31日發生,直到今年1月5日才得以披露,主要是因為當地政府對污染事故嚴重性認識不足,因此向公眾道歉。
據張保介紹,事發后未按上報要求、程序及時上報山西省政府,主要是因為事故發生后,企業上報苯胺外泄量只有1到1.5噸,數量較小。因此,當地政府判斷事故只是一般性安全生產事故,企業能有效處置,不會形成大事故。
此外,當地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沒有想到事故出現是由于企業對自身設備、設施管理不善,造成外泄苯胺通過雨水、污水管道流入濁漳河,造成污染,也沒有想到一般性安全事故能延伸成環保、環境污染大事故。因為上述原因造成當地政府沒有及時上報山西省政府。
王俊彥也表示,事發后對事故嚴重性認識不足,警惕性不高,認為能把污染控制在進入濁漳河之前。但后來發現有外泄現象,遂加快堵截,因此影響到及時上報。
省環保廳:
事故處理已取得成效
山西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大山在昨日的通氣會上宣稱:根據濁漳河上四個斷面最新水質監測數據,天脊集團苯胺泄漏事故處理已取得成效。
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濁漳河山西流域兩個斷面水質采樣中,苯胺含量已低于標準限值,且未檢測出揮發酚。在濁漳河河北流域兩個斷面采樣中,苯胺含量下降至1.5毫克/升,為標準限值的1.5倍,揮發酚含量下降至約0.01毫克/升,超過標準限值2倍。
記者探訪:
排污總閥“未關嚴”
據長治市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王玉平介紹,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關閉了天脊化工排污總閥,并通過筑壩引流的方式將大部分泄漏物引至潞城市一座干涸水庫進行處置。
發生泄漏事故的排污渠位于廠區南側,早報記者發現,盡管水流緩慢,但水中殘留的鐵銹紅色和石灰粉依然清晰可見。排污渠總閥處仍有污水流出,不時散發出刺鼻的臭味。沿著排污渠一路而下,在長治潞城市黃牛蹄鄉李莊村的路邊,早報記者看到,河道兩邊設立了警示牌,上面寫有“嚴禁人畜飲用河內廢水”幾個紅色大字。溝渠兩側人跡罕至,當地村民告訴早報記者,排污渠沿途大多種植玉米、蔬菜等,偶爾用渠水灌溉,但不飲用。
村民反映:
污染周邊環境已數年
長治市政府報告稱,本次苯胺泄漏事故影響到濁漳河山西流域80公里河道,涉及兩萬余人,沒有出現人畜傷亡。
多名排污渠沿途的村民和潞城市區市民告訴早報記者,由于附近河道并非居民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來源地,他們很少關注污染問題,直至6日中央媒體輪番報道,他們才知身邊發生了“大事”。不過有辛安村、實會村村民向新華社記者反映,天脊集團排污渠對附近環境造成污染已有數年。“這條溝一直排臭水,好幾年了。”一位辛安村村民說,“自從溝里開始排污水,河里魚就少了。”另有一位村民表示了對地下水水質的擔心:“要是溝里的污水滲透到井水里,該怎么辦啊?”
另據報道,河南安陽正在建過濾壩攔截泄漏苯胺進入下游水庫。
(原標題:長治苯胺泄漏化工廠仍在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