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把碧水藍天還給人民群眾。”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澤在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議上的書面講話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闡述,成了近日兩會上最熱的話題。
在一片“生態文明”的語境中,有六分之一代表來自化工業界的六合區代表團,有著怎樣的糾結同時擁有我市規模最大的化工產業基地——南京化工園和一片廣闊好山水的六合區,在“十二五”的未來三年里,又該怎樣將這兩個讓其驕傲的“孩子”同時撫育
昨天上午,在六合區代表團第一組分會場,一場討論正在進行。
“說實話,我們壓力山大。感覺天天坐在火山口上。”市人大代表、南京化工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霞坦率地說。
位于六合區南部的南京化工園經過10多年成長,已經成為全國規模第二的化工園區。
“前段時間,燕子磯的66家企業關停并轉,主城惡臭徹底解決,我們背了多年的黑鍋也終于甩掉了。”王霞說,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化工園是主城惡臭的肇端,但2009年關酮始以后,二橋一帶的異味就大為減輕,人們這才慢慢改變了對化工園的看法。“燕子磯的問題就在于沒有集約化、一體化,加上小化工廠過多,環境治理難度就大。”王霞說,“如果能把化工園做成新加坡的裕廊島那樣,我們無論是經濟貢獻,還是節能減排,就都能打滿分了。”
王霞說,新加坡裕廊島是世界化工園的典范,那里的企業都是世界五百強。對環保來說,源頭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南京化工園決心提高準入門檻,目前在談的項目在規模和工藝上,都是世界一流的。“像塞拉尼斯的乙醇項目的工藝是世界最先進的,在美國達拉斯試運行了1萬8千小時,首次在中國實現生產。”
許多企業通過良好的公共設施聚集在園區,也能有效地節能降耗。王霞說,化工園在選資上正在盡可能拉長產業鏈,充分利用原料,通過下游提高附加值,把上游的高能耗降下來。
“裕廊島是個全封閉的園區,這也是南京化工園的發展方向。園區要用5年時間,將規劃區域內的居民全部遷出,在化工園周邊與雄州主城、老大廠之間至少建2公里以上的綠化隔離帶、防護林帶。即使發生事故,也與居民區之間有緩沖。”
“不能怪老百姓‘談化色變’。”一旁的市人大代表、六合區委書記李世貴說,確實還有一些小化工企業,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工藝粗放,做得太差。化工園也有一些企業層次不夠高。按照市委要求,對這些企業也要騰籠換鳥。
“再干三年,我們化工園就真正能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出現。”李世貴說。
“今后要開門辦企業。”在介紹了企業的一系列環保措施后,市人大代表、揚子石化黨委書記王凈依說。
王凈依說的“開門辦企業”,就是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眾、媒體到廠內參觀,看看生產過程,看看產業工人。
“我們不是在‘毒窩’里工作。”他半開玩笑地說,在廢氣、廢水、廢渣處理,氣體密閉回收,異味源控制,跑冒滴漏的治理方面,公司每年都在大步前進。
“打開門對企業也是一種監督。”王凈依不避諱企業在排放方面的短板,“有一些環保上的改進措施沒完全到位,特別是燃煤鍋爐,脫硝設施沒有全上。脫硫雖然全上了,但效果還不夠好。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著力改進的地方。我們要為南京天藍、地綠、水凈承擔起化工企業的社會責任。”
本報記者 吳明亮
(原標題:化工不能與生態相悖 “化工代表”熱議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