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來說是充滿挑戰而難忘的一年。相比2011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全市常住人口不斷增加,能源消費總量繼續加大,機動車保有量接近520萬輛,城市建設開復工面積超過1.5億平米。在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約4%。其中,可吸入顆粒物下降4.4%,二氧化氮下降5.5%,特別是與燃煤密切相關的二氧化硫在遠低于國家標準的情況下繼續下降1.5%。空氣質量的改善是污染物總量(存量和新增量)減排的具體體現,這意味著污染物減排速度“跑贏”了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污染物增加的速度。
回顧2012年,經過全市上下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平穩較快發展增長的同時,大氣主要污染物繼續下降,空氣質量實現了繼1998年以來14年的持續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空前、成效顯著。
2012年,為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群眾身體健康,我市展開了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將治理PM2.5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轉型工程、生態工程和公信工程,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關注、重視和支持。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市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復同意市政府組織實施《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要求切實做好相關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領導多次來北京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和檢查指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年度大氣污染控制工作,提出舉全市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更高的標準,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市有關部門和各區縣上下一盤棋,同心協力抓好空氣質量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污染減排措施,全市共同治理大氣污染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是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優化,信息發布制度進一步完善。“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是2012年市政府為群眾擬辦的第1件重要實事。我市于1月23日在全國率先發布PM2.5監測數據,按照監測為民、監測惠民的原則,積極推進PM2.5監測網絡建設,完善提升空氣質量信息發布方式。經過一年緊張工作,我市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已從原來的27個擴展為35個,監測項目從原來的3個增至為6個,具備了符合新標準要求、可對6項污染物開展監測、發布實時數據、預報信息、健康影響和防護提示信息的能力。監測站點分布于城區和各郊區縣,配合衛星遙感監測體系,基本形成地面和立體相結合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實時發布包括PM2.5 在內的空氣質量信息,預報未來24小時的空氣質量,反映北京與周邊省市邊界環境狀況和城市主要交通干線的環境狀況。廣大市民可通過專業系統查詢身邊的空氣質量,還可電視臺、廣播、手機軟件等方式獲取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健康提示及防護建議等綜合信息。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們還將正式按照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發布污染物監測數據,并對空氣質量狀況做出評價。
同時,完善了空氣質量污染預警發布機制,編制并實施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在空氣重污染日時,按照分級應對原則,提醒市民采取相應防護,提倡自覺采取減排措施,減少健康危害,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強制減排措施。
二是加快壓減燃煤步伐,超額完成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共減少燃煤70萬噸。發布了《關于加快壓減燃煤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級統籌、分口負責、屬地管理、企業主責”多層次協調推進機制。2600蒸噸燃煤鍋爐實現清潔能源改造,比市政府下達的1200蒸噸改造任務超出一倍多,核心區平房“煤改電”2萬戶,翻倍完成任務目標;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建設任務完成過半,西南熱電中心主體工程安裝建設,東北、西北中心開工建設。各項壓煤任務的圓滿完成,共減煤近7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5950噸,氮氧化物1000噸,煙塵1470噸,為實現“十二五”煤炭消費總量削減到1500萬噸的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是大力加速老舊機動車淘汰,機動車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二氧化氮濃度又有所降低。發布實施了北京市第五階段《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標準,8月1日起全面供應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柴油;做好了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準備工作。淘汰老舊機動車32.8萬輛,減排氮氧化物7200噸;加上2011年已淘汰的22.4萬輛,我市已經完成了“十二五”期間淘汰70萬輛老舊機動車任務目標的78%。老舊機動車的加速淘汰,使二氧化氮濃度在機動車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連續兩年穩步下降,這在人口眾多、機動車總量大的大城市中實屬不易。
四是優化產業結構,工業污染治理進一步深化。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印發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工業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設備退出指導目錄》,加快高污染企業淘汰退出,122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實現關停退出,超過年初確定的淘汰66家的目標。為控制PM2.5污染,在全國率先展開脫硝、揮發性有機物(VOC)等治理工程。北京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開展了水泥窯煙氣脫硝示范工程,每年將減排1000噸氮氧化物;燃煤集中供熱鍋爐房推廣脫硝工作,在大興、通州示范基礎上,房山、密云、順義共8座燃煤集中供熱中心相繼安裝了脫硝設施,脫硝效率可達60%以上。通過結構減排和末端治理、低揮發溶劑替代等手段,減排揮發性有機物6500噸,超額完成5000噸減排任務。
五是創新揚塵污染管理機制,生態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加大施工揚塵監管力度,推行綠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將有揚塵污染違法行為的施工單位納入建設單位資質的“黑名單”,對11家揚塵污染治理不力情節嚴重的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并暫停其在京投標資格。全市完成平原造林25萬余畝,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1%,林木綠化率達到71.4%,山區生態功能日益突顯。
空氣質量改善與自然氣候、擴散條件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同比去年同期,氣象條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導致年初采暖季節燃煤使用高峰期的二氧化硫濃度呈現上升趨勢,對完成全年二氧化硫濃度降低2%任務產生了很大壓力。由于今年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實施,力度很大,再加上下半年以來,氣象條件轉為比較有利于污染物擴散,通過人努力,天幫忙,還是使大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
雖然我市空氣質量又有一些改善,但距廣大市民的期盼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還需要艱苦長期的努力。目前,我市仍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在一段時期內,人口、能源消費總量、經濟規模仍將保持一定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大,環境與資源的矛盾日益凸顯。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為我市繼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將認真落實《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2013年,在環境準入、壓煤、換車、降塵、污染治理、強化執法檢查、加強生態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繼續實施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核心區平房區煤改清潔能源、淘汰老舊機動車、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減排揮發性有機物等綜合減排措施,力爭使各項大氣污染物濃度比今年又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