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霧鎖都市 在京外籍人士獻計北京環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曉萍 實習記者 林廣)近一周來,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城市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百姓的焦慮、政府的各項應對舉措都成為社會熱點。在北京,不少外籍人士在談及自己的不適感受時,坦言自己的祖國也曾經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等問題,他們積極為北京乃至中國的環境保護提出建議。
其實,在北京生活的多數外籍人士都坦言,這種持續霧霾天氣并不多見。來北京三年的卡布列拉女士說:“這三年中我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之前沒有想到過一個城市的空氣會出現這種狀況。我家鄉在墨西哥,非常清澈的空氣,天很透亮。”
和大多數北京市民一樣,卡布列拉也盡量減少外出。
北京的PM2.5一度達700微克/立方米以上,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在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黨政機關停駛三成公車,中小學停止學生戶外鍛煉活動。
卡布列拉認為,僅以車輛保有量來說,北京和墨西哥“有一拼”。墨西哥也有車輛限行措施:遭遇污染狀況時,政府會告誡居民要加強防護;在污染更嚴重時,車輛兩天不能行駛。
持續的霧霾天氣讓來自印度的安吉爾·巴沙爾回憶起家鄉的冬天——一樣陰沉、糟糕的濃霧。他說,人們只能盡各種努力減少天氣對健康的損害:“首先,我們會戴面罩;其次呢,一般來說會到午后才出門,而不是一大早或者大晚上;第三,假如開車的話,我們會打開車上的霧燈。”
來自瑞士的西蒙·基斯樂已經在北京生活了四年,2008年夏天是他感覺空氣最好、最舒服的夏天。對于北京的冬天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他有些困惑:“這是我遇到的大霧天最厲害的一次。昨天在瑞士的朋友來郵件問我,天氣是不是像媒體報道那么厲害。我說是啊,最近幾天都沒有見到太陽了,我還想,太陽到底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會出現長時間連續的大霧天?”
環保部門給出的答案是,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氣候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也是原因之一。
和中國的專家、媒體、百姓一樣,這些生活在北京的外國友人也在思考著中國如何能夠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中國政府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自墨西哥的卡布列拉一再強調,追求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健康為代價。
瑞士人西蒙·基斯樂提出,瑞士也會在夏天因蜂擁而至的游客和汽車而出現空氣質量下降的情況。雖然從國情、發展狀況、人口規模來看,瑞士和中國在控制污染方面沒有可比性,但中國有13億人口,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出發,為環境保護做些事情。
“這種天氣不僅僅是北京的問題,而是全國的問題,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問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比如,能源使用方式能否改善,是否有必要每天開車上班。這是我在中國能想到的可以減少這種持續大霧天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