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晏磊)日前,國家環保部發布了《關于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專項執法檢查發現存在問題的評價機構處理意見的通報》通報顯示,環保部于2012年6月至10月期間對全國501家環評機構“資質、人員、質量”情況進行了現場抽查。經抽查發現,部分機構存在環評質量審核體系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環評專職技術人員管理不符合要求、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差等問題。
根據建設項目環評資質管理和人員管理的有關規定,環保部對存在上述問題的88家環評機構分別提出取消資質、限期整改、縮減評價范圍、通報批評和內部整改的處理意見。
記者從名單中獲悉,三家粵籍貫環評單位名列上述“黑榜”,兩家來自廣州,一家來自佛山。
在環保部通報處罰的88家環評單位中,有26家單位因“違規開展業務或借用外單位人員、主持編制的環評文件質量較差等問題”等原因,被予以“通報批評”;54家單位因“項目承接、質量審核、資料歸檔等內部管理不規范”,被責令“內部整改”。
三家來自廣東的環評單位名列其中,其中一家被“通報批評”,兩家則被責令“內部整改”。
被處罰的兩家廣州企業,分別是廣州市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廣東省氣候中心,兩家單位均擁有乙級環評資質。
注冊地位于番禺的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被予以“通報批評”,理由是“多項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未由環評工程師主持編制”。
注冊地位于廣州福今路的廣東省氣候中心,被責令“內部整改”,要求整改的理由是“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檔案管理規定;環評工程師審核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部分環評工程師對主持編制的環評文件熟悉程度和把握能力不足,未踏勘現場。”
同時,佛山市環境保護研究所也被責令“內部整改”,理由則是“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檔案管理規定;項目承接不規范,部分項目未簽訂合同;存檔的環評文件未附環評工程師登記證復印件;內部管理不規范,無資質證書和印章使用記錄。”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的主管單位——番禺區環保局,該科研所系番禺區環保局下屬的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對該所被環保部通報批評一事尚不知情,希望記者發送采訪傳真,并承諾將盡快回復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
■小貼士
什么是環評和環評單位?
所謂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通俗說就是分析包括橋梁、道路、工廠、住宅樓等等各種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污染防止對策和措施。
根據我國法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必須由擁有專業資質的機構進行實施,該機構須獨立于建設業主單位,并接受業主單位委托,為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環評單位將根據委托,派遣擁有環評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依法依規對建設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科學的審核與評價,并須聽取相關周邊民眾和單位的意見,最終形成環評意見表或環評意見報告書,送交相關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進行環評的專業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后,頒發資質證書,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并對評價結論負責。
專業機構的專業資質,分別為甲級資質和乙級資質,前者可承擔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環評報告,而后者則只能承擔省級以下環保行政部門審批的環評報告。
(原標題:廣州兩環評單位受環保部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