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省城濟南為應對霧霾天氣采取的車輛限行措施宣布結束。這次影響范圍較大較嚴重的霧霾天,無論對政府,對公眾還是媒體,都是一次觸動。因此,這次限行,雖然時間很短,卻是一次效率極高的環保意識教育。
這些天來,一些霧霾嚴重的大城市里,公眾對生活環境的抱怨,媒體對一些方面的關注和批評,政府部門的焦慮,都并非互相針對著誰,而是面對霧霾壓力不斷調適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出現一時的不協調其實并非壞事,它在無形中訓練著我們的綜合反應能力,有理由相信,今后再遇到這樣的霧霾天,無論市民還是政府部門,都會應對得更從容一些。
因霧霾而限行肯定不會是最后一次。這次限行的意義,在于用行動告訴我們每個人,空氣質量和基本的環境安全,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有改良的希望。
這次限行,得到了很多市民的配合。限行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不少市民都自覺參與其中,這說明市民的環境意識和責任感還是很強的。盡管并非所有人都積極參與了限行,但已足以反映出市民對改善空氣質量的意愿和迫切要求,這是改良我們生活環境的強大力量。
在限行問題上,無論從使用量還是從社會屬性上講,公車對環境的道義責任都大于私家車。因此,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理應在其中起到引領作用。這次限行體現了這種精神,得到了輿論的肯定,希望今后的類似行動中,更多的公車能參與其中,并把這種道義責任延伸到更多的環節。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和我們的要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階段,我們對空氣質量的要求,只能基于自身的發展階段。這次霧霾天再次提醒我們,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已是需要一代人為之奮斗的事情,但愿這是一項任重而道不遠的事業。
(原標題:限行是效率極高的環保意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