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就日趨嚴重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的觀點。如果變城市“棄水”為城市水資源,就可以實現雨水資源化;如果大力推行低碳節能環保建筑,城市未來會更美好……
雨水是寶貴的淡水資源,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是增加城市水源的最佳途徑之一。市致公黨建議,在城市規劃中盡快編制雨水利用方案,并盡快在生活小區、馬路廣場、綠地公路建設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如修一些雨水收集和貯存工程,將城市雨水收集并用于城市清潔、綠地灌溉、維護城市水體景觀等,從而帶動其他區域的雨水利用∩在人行道、停車場、住宅小區中鋪設透水方磚,一方面可增加雨水的入滲量,同時降低暴雨徑流匯流時間,避免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同時,在城鄉接合部及小型河道旁建立小型水庫、池塘,以攔截或蓄存雨水。在廣大農村,恢復雨水收集蓄存系統,如在村落周邊建立池塘或魚池,使之形成一定的生態景觀。
“在城市高速發展建設的進程中,必須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同步前行。”政協委員劉明亮提出,大力推行低碳節能環保建筑,將使得西安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他建議,政府組織相關科研院所、院校,研究出臺低碳節能環保建筑及園區的評價標準,使低碳節能建筑和園區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健全低碳節能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機制,扶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推動低碳節能技術大發展,提升建筑節能水平。倡導特色與實用相結合的建筑設計風格,既要有西安古都的歷史印跡、文化特色,又要節能實用。
記者 宋潔
編輯:張鉦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