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的霧霾天氣,引發社會對大氣污染、特別是PM2.5的關注。在今年兩會上,不少市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和建議。其中,市政協委員李勇達提出的《關于綜合治理我市大氣污染,提升主城區空氣質量,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緊急建議》,詳細規劃出了如何治理大氣污染。
為什么
關注他
出臺地方性空氣質量條例
李勇達告訴記者,現有《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從2007年9月1日施行。5年過去了,條例存在一定空白,如沒有涉及PM2.5監控等,應重新修訂。
“現在國家頒布了新空氣質量標準,但重慶缺乏地域性的空氣質量標準。”李勇達告訴記者,我市應根據重慶特殊的地理地貌、工業布局等,有針對性地出臺一部專門法規———《重慶空氣質量保護條例》,對PM2.5的預防、排放、監測、管理、考核、處罰等環節進行嚴格規定。
同時,建立PM2.5超標應急機制,采取黃、橙、紅預警三級管理預案。針對三色出現的不同情況,政府應該作出何種應對。“比如黃色預警,我們是不是該停止建筑施工減少揚塵;橙色預警,車輛是不是該單雙號限行;紅色預警,衛生部門應該如何接受患者等等。”
公交車延長優惠換乘時間
李勇達表示,由于重化工企業已遷出主城,汽車尾氣排放已成為空氣的主要污染源,大力發展公交很有必要。
“公交要想打敗私家車,吸引市民是關鍵。”李勇達建議,可以在現行1小時優惠換乘基礎上,實行2小時優惠換乘,或者把中級車起步價調減為1元等,以此吸引市民乘坐公交。由此產生的成本,應由政府補貼。
此外,公交車應優化線路,盡量覆蓋背街小巷,減少重復路段扎堆運營亂象。規劃中長期的軌道交通建設,使軌道交通成為未來城市交通主力軍。
機動車應實行單雙號限行
李勇達建議,公務車應實行全年單雙號行駛。既節能減排,又節約成本,還緩解交通壓力。霧霾天氣下,其他社會車輛也應單雙號行駛。
與李達勇的觀點類似,市政協委員馬利認為,我市應逐步采取機動車特別是私家車限購措施,采取搖號機制,適度控制我市機動車數量增長速度。
市政協委員張健則認為,公務員應發揮帶頭作用,以身作則綠色出行。比如開一場大會,可以在輕軌站、公交站等交通樞紐設立擺渡車,出席會議者通過乘坐公交到達擺渡車所在地,再統一乘車抵達會場。“一輛擺渡車可以代替十幾輛小車,既緩解交通壓力,又節能環保。不只是公務員,任何單位都可以實行。”重慶晚報記者 弋靜
市環保局局長曹光輝
年內出臺黃標車限行方案
重慶晚報訊 面對眾多委員關于環保方面的提案和建議,市環保局局長曹光輝昨日作出回應。
他表示,我市已出臺揚塵管控等相關文件,地方性空氣質量標準正在研究和討論中,將根據主城現有PM2.5、臭氧等污染物監測數據,總結出地域性規律,爭取盡快出臺地方性空氣質量標準。
“目前市場上機動車品質參差不齊,不乏一些大排量機動車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年內我市將出臺黃標車限行方案。”曹光輝說,非常感謝也非常支持委員們提出的機動車限購、實行單雙號出行等方案,“這些應該是今后大力發展的方向。”
公務員綠色出行、設立擺渡車的提案或建議,也得到曹光輝的認可。“市環保局很多工作人員就沒有私家車,平時都選擇步行或坐公共交通上下班。我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交通樞紐處開通擺渡車,減少私家車出行。”
重慶晚報記者 弋靜
(原標題:一位委員的環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