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散一時霧霾,靠一陣風;清除長久霧霾,卻不能靠“一陣風”。2013年伊始,全國多地深陷“霾”伏,其中南昌1月份空氣重度污染就達12天。春節將至,為了增加“年”味和喜氣,大家一般都會燃放煙花爆竹,但喜氣之后釋放的“毒氣”無疑將加重空氣污染。大家在“喜氣”與“毒氣”之間作何選擇?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市民傾向于環保過節,多數人支持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
立春當天南昌空氣為中度污染
6日,記者從南昌市環保部門了解到,1月份的31天中,南昌空氣質量級別輕度污染6天,中度污染9天,重度污染12天。在重度污染天氣中,9日至14日竟連續出現了6天。該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從去年12月起,南昌環保部門啟用了新標準監測空氣質量,其標準比以往更加精細、嚴格,但1月份南昌市的空氣質量足以說明形式的嚴峻。
記者了解到,近10年來,省城每年除夕當天或次日的空氣質量指數大多不是很好,其中2011年除夕,南昌空氣質量級別達到了V級重污染。今年2月4日立春,南昌許多市民燃放爆竹后,當天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80,空氣質量級別顯示為中度污染。而3日,南昌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43,空氣質量級別為輕度污染。
南昌市環境監測站總工饒輝表示,煙花爆竹燃燒會產生煙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及有毒成分,所產生的煙塵中包含PM2.5至PM10幾乎全系列的顆粒物,其中PM2.5含量占比一半以上,濃度在150~300毫克/立方米之間,屬于重度甚至嚴重空氣污染。
今年除夕夜南昌或現重度污染
南昌市氣象局有關專家表示,根據以往資料分析,如果今年除夕市民仍在零點燃放煙花爆竹,屆時南昌短時間內的空氣質量將達到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級別,嚴重灰霾天氣可能再度“現身”。
越來越多市民選擇環保過節
為了減少空氣污染,近日,多家門戶網站發起了“春節少放炮”的微話題討論,大多數網友都支持春節期間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5日、6日,記者隨機對30名市民進行了采訪,受訪者中,60%選擇“禁放”,18%選擇“不禁放”,22%選擇“有限制的燃放”。這表明,健康環保的過節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支持。
市民張先生表示,可以設立幾個地點,在某個時間段統一燃放煙花爆竹,大家都聚到燃放地點去,人多一起看還熱鬧。陳小姐則直言,“也許過年燃放煙花爆竹才能有氣氛,但是要氣氛還是要空氣?選擇哪個顯而易見。”
就在本月5日,北京地區全面開始2013年煙花爆竹銷售。該市將在今年春節首次向社會公眾發布煙花爆竹燃放氣象指數,以提醒民眾當天的天氣條件是否適宜燃放煙花爆竹。該指數分為三級,逢大風天、霧霾日等天氣,將建議民眾不放或少放爆竹。這是個非常好的舉措,各個城市都值得借鑒。
江西省社會學會會長王明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提倡環保過新年,但并不是杜絕煙花爆竹。國人過年的習俗傳統,應當在繼承的基礎上,讓其順應時代的發展。除了燃放煙花爆竹,舞獅、廟會、花燈和祈福等活動同樣是春節年俗的一部分。
鏈接■PM2.5的危害
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被吸入人體后,可進入呼吸道、支氣管。人的一根頭發,一般直徑為60微米左右。PM2.5顆粒只有頭發直徑的1/24。而就是這么小的顆粒物,卻能對人體造成足夠的危害。昌大一附院呼吸科專家表示,2.5微米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人體肺泡,穿透人類的血管壁,侵入血液中。如果這些可吸入顆粒物帶有致癌物質,受到它侵害的人就有可能致癌。如果這些可吸入顆粒物帶有鉛等重金屬,被侵害的人體就有可能遭受重金屬的危害。
■記者李征/文
相關新聞■南昌煙花爆竹銷售遇冷
本報南昌訊 記者陳尚平、實習生胡媚報道:春節將至,很多市民都有燃放爆竹的習慣。6日,記者走訪南昌市一些煙花爆竹銷售點發現,今年煙花爆竹生意整體冷清,有些銷售點一天的銷售額還不到100元。
“今年煙花爆竹不好賣,往年這個時候是銷售旺季,我還是頭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位于象山北路一家煙花爆竹銷售點的經營戶告訴記者,南昌人非常在意放爆竹,可今年自己卻賣不動,一天也賣不到100元。即使在小年當天,他也只賣了1000元,往年此時每天能賣3000元。另一家銷售點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一家煙花爆竹銷售點要進5~10萬元的貨,大都在春節期間賣完,賺個一兩萬元沒問題,但從今年的行情來看,能保本就不錯了。
今年的生意為何這么差?業內人士坦言,受近段時間霧霾天氣影響,市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往年的單位客戶也取消了訂單。
(原標題:煙花爆竹雖“喜氣”但排“毒氣” 南昌不少市民支持環保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