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2月22日電(記者黃深鋼 商意盈 魏董華)20日以來,發生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略帶調侃的“邀請環保局長游臟河”事件受到輿論廣泛關注,恰逢此時,中國環保部肯定境內存在因環境污染導致的“癌癥村”問題,連同1個多月前的華北大面積霧霾事件一起,引發了中國新一輪關于環保的大討論。
杭州市民白術說,群眾不相信官方環評達標文件,而更相信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舌尖對于環境的感受,“官方需要深思這是為什么”。在類似的語境下,人們支持那些出錢懸賞政府環保部門官員下河,對污染情況感同身受。
點燃這次“請官員游泳”熱點事件的浙江溫州企業家金增敏說,家鄉的河是我小時候游泳、母親洗衣服的地方,保留了很多兒時的美好回憶,如今卻成了遍布垃圾的臭水溝,村里得癌癥的人也越來越多,怎么不讓人心痛?
環保部發布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顯示,中國化學品污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因工業污染帶來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癌癥村”便是其產物之一。
在規劃公布之前,恰逢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不少回家鄉過節的中國人發現家鄉變了樣,幾年來大小工業項目大量上馬,污染排放監管缺位,淡淡的鄉愁變成了濃濃的“鄉臭”,于是開始集體懷念起年少時家鄉的清清河溪。
一位環保業內人士說,根據中國法律法規規定,目前對于工業污水的檢測指標有COD、色度、總磷、總氮等20個。對于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烷、氯苯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中國標準里既沒有要求,按照目前中國環保部門的技術和設備水平,也無法達到檢測目的。
利用并不高的環保標準得出的檢測數據顯然已經無法真正監管環境污染,這無疑給中國環保機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此外,中國環保部門事前審批機制和部門多頭管理機制也讓人擔憂。
一名基層環評審批處處長就表達了他的無奈:“環保局也是政府組成部門。通過環保審批環節究竟能卡住多少重污染項目實在不好說。”
在今后一個時期,中國還將在東部沿海地區布局大石化、大鋼鐵、大電力項目,盡管這些項目產品檔次和技術水平都很高,但勢必會帶來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增加,從而使這些沿海地區的污染減排工作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同時,中國環保機制還面臨著多個部門多頭管理的現實。浙江省一位基層環保干部說,在中國部分地區,排污口歸屬于環保部門,河面垃圾歸屬于城市管理部門,水文、水量、潮汛歸屬于水利部門。“有時候市民發現了河流污染,投訴電話往哪里打都不知道。”
人們還注意到,過去幾十年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形成的“GDP掛帥”思維方式,現在仍保持慣性,盡管中央政府今年要求經濟發展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但基層不少人士仍然認為,對官員考核的內容尚未真正發生改變。一些學者認為,發生在互聯網上的環保大討論說明,人們期待政府更快作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