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山3月6日電 題:昆山環保局長:用心守護“民生” 下河游泳不可怕
作者:黃瑩
“民眾爭相‘喊價’讓環保局長下河游泳,雖感傷但是好事,說明民眾的環保意識強了,也是對環保知情權和參與權的一種訴求。對環保而言,多了一雙監測的眼睛,人人參與,才能呵護好青山綠水。”昆山市環保局長表示。
眾所周知,昆山是全球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重要制造中心,針對日前有媒體報道蘋果供應商昆山污染問題,昆山環保局副局長金建芳回應,環保部門早前已加強監管,報道中所涉及兩家企業的噪音、污水、廢氣排放等均通過相關標準的后環評。但因與居民區距離較近,市民感覺仍有影響。目前,凱達電子11條涂裝生產線已全部停產,兩家企業的搬遷今年將啟動。
“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環境污染的程度較輕,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由低趨高,環境惡化程度隨經濟的增長而加劇;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到達某個“拐點”以后,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其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逐漸得到改善,這種現象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昆山市環保局徐局長表示,正關注這一理論在昆山能否得到印證。
隨著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昆山正在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徐局直言不諱。昆山執行綠色招商政策,從源頭推進環保工作,對新建項目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對“兩高一資”、產能過剩項目嚴格限批,對涉重金屬行業等建設項目嚴格限批,對產生粉塵污染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揮發性有機物、惡臭異味污染的項目嚴格限批。去年,勸退和暫緩受理各類重污染項目10個,涉及投資總額約15億元。“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防火墻必然要筑得更高,防患于未然”。
對于經濟發展帶來的已存在的問題,“毫不留情一律采取鐵手腕、‘民生’要用心守護”。徐局表示,目前通過優化功能空間布局,落實重要生態功能區規劃,騰籠換鳳,加強監管來管控。去年,昆山對8個重污染企業予以關閉或部分關閉(拆除),對11家企業實施停產整頓,企業整改承諾書張貼在周邊小區,受民眾監督。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投訴熱點進行全天候監管、全過程監察,加強污染防治,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環保工作就似‘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但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定能攻無不克”徐局表示。比較典型的昆山黑臭河同心河,曾令周邊居民叫苦連天,同心河區域經濟繁榮,不僅有醫院、學校、餐飲等各類服務性行業,還有富士康、鼎鑫電子等100多家工業企業,環境污染嚴重,2009年開始,多部門通力合作,通過管網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種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生態修復,如今成了一條碧綠清澈的景觀河。附近居民坐在岸邊垂釣,村民在河岸種植蔬菜,一派閑適。
據悉,去年昆山市先后出臺《昆山市藍天工程2012年行動計劃》、《昆山市高污染排放機動車區域限行實施方案(試行)》,在江蘇省縣級市中第一家推行“黃標車”區域限行,加強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基本建成PM2.5監測體系。全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2.75,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98.36%,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和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均為100%,三類以上地表水比例達54.55%,公眾對環保工作的滿意度上升到75.32%。
作為我國縣域經濟的龍頭,30多年來,昆山從過去的農業縣迅速崛起為經濟總量超2100億元,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工業經濟高地,昆山市市長路軍在工作會議上強調,昆山既要金銀山也要青山綠水,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打響“生態昆山”品牌,不僅要使指標設置符合科學規律,也要贏得群眾普遍認可,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全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昆山。
在昆山環保局官方網站首頁,網友溝通日征集啟事赫然醒目,網民可通過環保局官方微博、論壇、電話報名,環保局局長將直面民眾訴求。徐局承諾,對于環保投訴確保3天內給予處置,環保局將積極繪制生態地圖,嚴守“生態紅線”,推進優美鄉村建設,還原蘊含原生態氣息的美麗江南水鄉。同時呼吁“環保人人有責”,不單要做評論者,也要成為參與者、實踐者。(完)
(原標題:昆山環保局長:用心守護“民生” 下河游泳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