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貢獻相當于植樹造林27年
截至2013年2月,通遼市已建成風電場25座,風電及太陽能光伏發電量5年累計達121.8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378.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70萬噸——國網通遼供電公司總經理董安有在3月15日的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介紹說。
1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什么?據國家林業部門測算,根據林地不同長勢,我國京津地區每畝林地年可吸收二氧化碳0.5—1.2噸。
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李云祥對記者說:“受我市年均降水量所限,林木生長緩慢,林地畝均吸附二氧化碳能力不足0.5噸。”即使按照每畝林地年均吸收0.5噸二氧化碳來計算,我市5年來發展清潔能源相當于增加林地資源2740萬畝,按人工造林年均百萬畝來計算,二氧化碳減排結果大于植樹造林27年的環保貢獻。
2008年我市第一座風電場投運以來,全市持續加大風電、光伏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建設力度。2011年,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復兩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同時開工建設的地區,為全市打造千萬千瓦風電基地提供了政策保障。風電裝機從9.9萬千瓦發展到328.5萬千瓦,發電量由40萬千瓦時增加到45.1億千瓦時。今年前兩個月,全市風電上網9.4億千瓦時,占地區總發電量的18.9%,同比增長9%。
近幾年,通遼地區霍通沙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蒙東地區首個220千伏智能變電站的建成,為我市火電基地開發風能和風能外送提供了可靠保證,使科左中旗70萬千瓦風電能力得以就近接網。今年3月中旬,開魯縣500千伏風電專用外送通道建設前期工作收尾,這將為全市清潔能源發展提供更強支持。(記者王世甫)
(原標題:通遼市清潔能源5年減排二氧化碳137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