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蔚)現在,對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民眾而言,“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已經不再陌生。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大家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今年,因為西方復活節的緣故,活動提前到3月23日,也就是本周六。
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地球一小時”活動方北京負責人曾銘邀請環球資訊的聽眾加入到活動中,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環保:“環球資訊廣播第一資訊的聽眾朋友們,星期六就是我們地球一小時的活動時間,我們希望大家在晚上8點半到9點半之間里關掉家里不必要的燈光,好好的享受地球一小時,并且許下一個環保的愿望,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周里面來堅持它。”
每一年的這一天,全球一起熄滅不必要的燈光,踐行人類的環保諾言和愿望,這是“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基本倡議。這一活動來到中國已有五個年頭。在過去幾年里,不少大中城市因“地球一小時”活動,省了不少能源,這一小時的節約“看得見”。
據統計,以江蘇無錫為例,2011年3月“地球一小時”活動當日,無錫全市用電量為1.4億多度,比前一日減少507萬度。幾年平均下來,僅活動當天就能節省1400噸煤,減排二氧化碳8400噸。
每年,“地球一小時”活動方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會安排主會場,舉行‘關燈儀式’。今年,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計劃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包括迪拜哈里發塔、紐約帝國大廈、悉尼歌劇院、巴黎埃菲爾鐵塔、吉隆坡雙子塔都將熄燈一小時。北京今年的活動地點設在了三里屯,上海設在北外灘,而武漢則會選擇多出地點同時舉行。武漢負責人程琳介紹:“在23號我們會邀請志愿者,著我們地球一小時的POLO衫,手持環保的燭光,沿途會經過武漢大學、江漢關、黃鶴樓、龜山電視塔、長江大橋、首義廣場等武漢地標建筑物進行傳遞,傳遞燭光、傳遞地球一小時的環保理念。”
活動方也同時強調,“集體關燈”不僅僅是為了節約能源,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大家對環保的重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地球一小時”活動正在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其上海負責人李淵告訴記者,今年上海政府將會加強對活動的支持力度。
“在3月23日上海發改委會啟動一個叫‘城市生活樂享低碳——2013年市民低碳行動’,這個活動會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6月份,是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包括呼吁一些企業、市民來踐行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們覺得這是全球的環保行動和城市的公益活動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幫助我們把地球一小時這個活動從一天擴展到一年,讓大家把這個活動的精神能夠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