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轉移是否會帶來落后產業和污染,破壞皖江地區的生態? 3月26日,省皖江辦負責人華克思明確回答:堅守“環保底線”不動搖,三年來皖江示范區共拒絕高污染、高風險的化工項目300多個,生態建設穩步推進,人居環境保持良好。
華克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和未來長遠發展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和眼前利益,是皖江示范區建設的“環保底線”。我省在推進示范區建設中,堅持走綠色承接、集約承接之路,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目前,示范區萬元GDP能耗由0.98噸標準煤下降到0.73噸標準煤,年均下降10.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67.5噸下降到165.6噸,年均下降34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示范區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成果評價達標率99.2%。森林覆蓋率達到34.8%。
皖江示范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注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采取了四個有效措施: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節約集約用地,嚴把項目用地審批關,不斷提高開發區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目前示范區內開發區建成區面積1010平方公里,國家級開發區投資強度達到300萬元/畝,市管省級開發區投資強度達到200萬元/畝。
實施節能環保工程。嚴把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關,嚴格執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節能與環評制度,堅持源頭預防和控制,杜絕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落戶示范區。同時,強化污染治理、節能監測預警和調度,實施省級以上重點節能工程60多個,目前,示范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6%;累計淘汰鋼鐵、水泥、小煤礦等落后產能1500萬噸以上;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比重由41.6%下降至30.5%。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培育新能源汽車、LED照明等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數字出版等綠色產業,三年來新建循環經濟示范單位120多家。大力實施環保重點工程,開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金太陽工程、光電建筑一體化等一批環保項目。
加強生態建設。出臺了示范區環境保護專項規劃、長江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合理高效利用長江岸線資源。推進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巢湖生態示范區。推進長江、巢湖流域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加強沿江沿湖濕地恢復治理。(陸列嘉)
(原標題:拒絕高污染化工項目3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