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省首個家庭光伏發電用戶孔慶斌添置的光伏發電系統被正式并入國家電網。其實,早在一年多前,光伏發電就被運用到合肥工業企業的生產用電上。目前,省城已有多座建在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站,選擇光伏發電并網的企業越來越多。
試點
合肥3個小區建“屋頂電站”
據了解,2009年,國家開始推出“金太陽示范工程”。2010年12月,合肥市高新區成為全國13個“首批光伏發電集中利用示范區”之一。目前,合肥正致力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推廣建設一批光伏發電照明示范道路、光伏發電示范建筑、光伏發電示范居民社區和光伏發電示范工業園區等。
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安告訴記者,合肥已有3個小區采取了光伏發電技術,小區的公共用電全部來自光伏屋頂電站。“這幾個小區采取光伏發電都是開發商的自主行為。這樣一來,老百姓就能少交一筆公共電費。”
優勢
成本遠遠低于傳統能源
2010年12月,合肥金太陽獲得財政部批準,2011年5月開始實質性運作,目前裝機容量達50兆瓦。
“一般住宅(屋頂)非常小,一家裝了,別的家庭就裝不了了,所以家庭電站不可能推廣。但一個廠房屋頂動輒能裝一萬多塊電板,總共(容量)近2兆瓦,工業電價大概是一度電8角多,這樣能省不少錢,所以工業企業的可行度更高。”合肥金太陽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光伏發電站的動態成本也就每度電3毛錢左右,已經很便宜了……把電站建起來,以后的25~30年內幾乎不需要新的投入。”張曉安說。
發展
重視產品推廣和激勵政策
“不僅僅是建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家庭光伏電站,還可以把工業、市政建設、環境治理和農業都做起來。如果做起來,對安徽乃至全國都是一個示范,真正走在全國前列。”張曉安說,現在的合肥更要重視光伏產品的推廣應用,更加細化和推進相關激勵政策、措施的落實,比如度電補貼、光伏產品補貼;再如建設光伏應用示范區,讓老百姓切切實實看到、感受到光伏的好處。
建言
把環巢湖打造成新能源示范區
張曉安建議,環巢湖的照明、亮化工程不需要花大量資金鋪設電纜,可以采取太陽能照明或風光互補的照明。合肥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可以在巢湖四周建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光伏技術還可以用于巢湖水污染治理。對付藍藻可以用光伏艇:艇前面是張口的,游動過程中把藍藻吸過來,進行壓縮,動力全部來自太陽能。”張曉安說。
反思
企業盲目擴張把自己逼進死角
3月20日,中國光伏企業的領頭羊、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因無法歸還到期債務,宣告破產重整,在中國光伏業引發了一場強震。面對產能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和美國、歐盟雙反的壓力,我國光伏產業近兩年一直處于“寒冬期”。張曉安介紹,前兩年我國的光伏產業布局嚴重畸形,前端(硅材料、光伏組件等產品)過于龐大,遭遇困境。有些企業盲目擴張,全國圈地,到處建工廠,也把自己逼進死角。(宛婧、周曄)
(原標題:未來新能源發電將“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