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記者孫磊)扭轉灰霾頻發的局面,不能停留在被動應對,須全力監督減排,公開污染源信息。昨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環保組織與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俞海進行研討,呼吁對企業監管信息和排放數據進行系統、及時和完整的公布,推動大規模污染減排,扭轉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式。
自2009年以來,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與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連續4年對全國113個城市的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狀況進行評價。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環境污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特別是霧霾。除此之外,水源地污染、重金屬排放造成的食品污染都在讓社會感到不安。
馬軍說,必須實施減排才有可能治理污染。現在污染源的信息披露依然處于零散、滯后、不完整、不易獲取的局面,與公眾強烈的環境訴求和嚴重的污染形勢是不能適應的。
參加研討會的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主任俞海認為中國的環境信息公開面臨著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中國公眾對環境信息公開有高度的期盼,政府也有比較強的意愿。
對于2012年度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他認為還需要加強指數的科學性。城市中環境信息公開有兩種,政府信息公開與城市中企業的信息公開,二者并不相同。他建議環保組織研究環境信息公開與環境質量改善的聯系,加強政府公開環境信息的決心。
俞海贊成環保組織的倡議,呼吁對企業監管信息和排放數據進行系統、及時和完整的公布,推動大規模污染減排,扭轉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式。
(原標題:環保組織呼吁環境信息公開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