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昆明“牛奶河”呈白色 官方稱水質達標
昆明東川區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體戲稱為“牛奶河”。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村民稱直接用河水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產,而當地環保部門卻稱“符合水質標準”,達到Ⅲ類水質(詳見本報4月4日A12版)。如此咄咄怪事,讓村民困惑不已。
用河水澆灌西瓜地 村民稱有不少死瓜
記者2日在東川區拖布卡鎮看到,正處于枯水期的小江在這里只有細細的一條水流,河床上覆蓋了連綿數公里的乳白色沉積物,其顏色和附近一處尾礦庫內的物質非常相似。
在下游與金沙江的交匯口,相比金沙江水,小江水帶有明顯的乳白色,灘涂上同樣有大片乳白色沉積物。記者看到,灘涂附近一片面積數百畝的沙地上種著西瓜,和其他瓜地不同的是,這里還多了一個面積約兩畝的池塘,小江水先引入池塘,再灌溉西瓜地。
村民王朝芬告訴記者,池塘是用來澄清河水的,因為不敢直接用河水澆灌,否則瓜藤上就會蓋上一層厚厚的黏稠物質,影響西瓜的光澤和品質,還會導致減產。
盡管建了澄清池,村民們還是感覺西瓜越來越難種了。王朝芬家的西瓜本該下月上市,現在卻出現了不少死瓜。“眼看要成熟的瓜都死掉了,今年肯定要減產。”她指著一片已經枯萎的瓜藤說。
小江水質遭受污染 疑因上游選礦企業
拖布卡鎮上游的湯丹鎮灑海村的一個蔬菜種植基地,由于連年干旱,村民們不得不在一個月前也建了一個澄清池。負責澆灌的劉祥科說,變白的水會污染蔬菜,而且堵塞輸水管道,最近濃度比以前小了,才開始用來澆菜。
相比灌溉,更讓許多村民揪心的是飲用水。格勒村村民梅永芳就住在河邊,他的生活用水卻要從十多公里外的水電站引來。一直生活在小江畔的大荒地村88歲的老人韓紅英也向記者訴苦,引來的山箐(意為山溝)水很難喝,小江水現在又不能喝。“稠得很,一大股臭烘烘的味道。”老人說。
對于小江水質污染的原因,一些村民指向上游的選礦企業。1983年起就在小江邊種瓜的鐘文發說,以前的水都是清的,上面開礦后就都變了。“只要上面的礦不排污水就變清,只要一排就變白。”劉祥科也告訴記者。
東川境內銅、鐵、磷資源豐富,尤以采銅煉銅出名。大規模的開采冶煉,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東川區環保局的一份材料中提到,“就全省乃至全國而言,東川也是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重點地區。”該局局長王杰云介紹,僅在湯丹片區,對小江造成污染隱患的選礦企業就有45家,2012年6月開始整頓后,目前生產的還有17家,停產28家,還有4家長期處于停產狀態。
記者2日采訪王杰云時,他表示并不認同村民們用小江河水灌溉有害的說法,“現在的河水拿來飲用和灌溉都沒問題。”王杰云說,半年來當地采取處罰違規企業、修建尾礦庫、加大監測力度和頻次等措施,已實現“堅決不讓一滴廢水流入小江”,全年沒有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件,而且還“投入巨資,掀起了環保設施建設的高潮”,目前已有兩個尾礦庫投入使用,庫容總體達到近400萬立方米。
東川區環保局提供的水質監測數據也顯示,今年3月,小江的水質情況達到了IV類水質,符合環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總磷、砷、鉛的含量均達到相關水質標準。
對于河床上的白色沉積物,王杰云起初表示,這是經過幾千年的沖刷逐漸形成的白色泥土,屬于正常的顏色,與選礦企業尾礦的排放沒有直接聯系,“現在監控這么嚴格的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將污水偷排出去,而且真正的選礦污水,由于添加了選礦藥劑,應該是黑色才對。”
當記者追問東川區第一個尾礦庫2008年底才投入使用,之前的選礦污水如何處理時,王杰云又承認,此前大部分選礦污水直接向水體排放,河床里的白色物質是2012年整治前留下的,其成分與尾礦庫的白色物質大體一樣。但他沒有正面回答這些物質是否有害的問題。
王杰云4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2日的說法“沒說清楚”,應該是小清河(和小江交匯的另一條河)的水能喝,小江水不能喝,但他堅稱小江水能用來灌溉。
目前,東川區有關部門已表態將加強整治,并公布了污染舉報電話。對此,當地村民并不買賬,“治理行動搞了這么多次,水質卻是越來越讓人不放心。”劉祥科仍打算繼續使用澄清池,他指望著今年能夠多下點雨,這樣就不用抽取“看著都難受”的河水了。
新華短評 期待王局長縱身一躍
昆明東川小江驚變“牛奶河”,當地檢測的結果卻是“水質達標”,而且曝光前后水質從IV類提高到了Ⅲ類。東川區環保局局長王杰云接受采訪時還指記者“作假”,“如果報道屬實,環保廳的省監察總隊和市里就來人了。”
有檢測結果“撐腰”,環保局局長的“委屈”似乎不缺乏“底氣”,但小江水白濁如乳,直接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產,也是村民眼中的事實,檢測結果和現實情況“違和感”如此嚴重,令人無法不質疑:是不是這數據在“牛奶河”里“泡”過?
守著母親河不敢用水的僵持局面在繼續,面對村民的急切期待,如王杰云所說“清者自清”之類的等待思維,無異于逃避責任。人們要問的是,Ⅲ類水質適用于“游泳區”,如果拿不出更令人信服的證據,王局長敢不敢到小江里“泡一泡”來證明?
如果說,之前各地明知污染而“邀請游泳”并不現實,不無戲謔之意,王局長的游泳卻可稱是“與民同樂”,自證之舉。夏日臨近,水溫漸暖,我們期待王局長縱身一躍,既為環保部門豎起公信力大旗,也為當地百姓解除用水疑惑,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