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石家莊4月8日電 (記者 王民)河北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地下水變紅已經超過10年,村民懷疑與化工廠污染有關,多年來,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無果,村民無奈只好買純凈水喝。面對媒體采訪,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竟用“水煮紅小豆”類比解釋“紅色井水”,引來“炮轟”,隨后被免職。“紅色井水”背后究竟誰是黑手?
村民“感謝媒體曝光”
小朱莊村民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村東淺井水的井水開始變紅。后來,在村西打了一眼400米的深井,不再喝村東淺井水。村民朱永博說:“現在,深井水也有點問題,放置一段時間有紅色沉淀物出現。”
今年1月,小朱莊村一周姓養殖戶養殖的肉雞先后死亡700只,養殖戶認為是雞喝了淺層紅色地下水所致。村民還反映,自1996年以來,800人的小朱莊已經有24人死于癌癥,現在還有6名癌癥患者。
針對小朱莊村的紅色井水問題,時任滄縣環保局局長的鄧連軍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竟然說:“紅色的水不等于不達標的水。有的紅色的水,是因為物質是紅色的,比如說放上一把紅小豆,那里邊也可能出紅色,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
鄧連軍用類比法解釋“紅色的水”遭到“炮轟”,被批“瞪眼說瞎話”,違背了基本常識。區別在于紅豆水“紅”得明明白白,紅井水“紅”得不明不白。為了印證質疑,小朱莊一位村民曾經拿著水樣托人到有關部門檢測,檢測結果被口頭告知含有硝基苯、苯胺類物質,沒有出具書面報告。多年來,小朱莊村村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紅色井水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水質達標”。朱永博告訴記者,為了村里的污染問題,他親自到鄉、縣、市、省信訪部門逐級上訪,不僅耗時長,還沒有說法,“再不去上訪了,沒意思,感謝媒體曝光。”
7日,滄縣環保局出具的初步檢測報告顯示,養雞場用水、化工廠排水溝兩處水樣中被檢出含有苯胺物質,含量超出污染物排放標準的1倍,比飲用水標準超標更多。而苯胺是化工行業的特征污染物,水樣中是否有其他物質,檢測報告中沒有顯示。
光拆除廠房設備還不夠
面對小朱莊村村民質疑建新化工廠污染,滄縣環保局出示了這家企業的“河北省排放污染物許可證”,企業負責人也聲稱“環保部門每年檢查都合格”。2000年,建新化工廠通過了“一控雙達標”驗收,環保手續齊全。
建新化工廠建于1988年,主要產品為染料中間體間氨基苯磺酸等,產生的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COD和苯胺類。2003年,建新化工廠搬遷,小朱莊的化工廠更名為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滄縣分公司,仍在生產。
據廠方稱:從2006年開始,建新化工廠產生的廢水運至滄州臨港化工園區總廠異地處理。2011年9月,化工廠停產。但是,7日記者在建新化工廠廠區看到,工人和工程車輛剛剛開始拆除廠房和設備。行走在廠區,仍能聞到刺鼻氣味。在廠區南側的排水溝里,工人正在用水泵將污水抽到罐車里準備異地處理。廠區墻外的一條小土溝溝底,土壤呈鐵紅色。
滄縣環保局副局長韓錦東說,環保部門每月對建新化工廠排水口水質檢測一次,檢測結果都顯示合格。但由于檢測頻率不夠,企業自身檢測手段不足,肯定存在超標排放現象。
滄縣聘請的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曉健說,建新化工廠外地表土壤中污染物殘留濃度非常高,處理這種老舊化工廠污染是個難題,拆除廠房設備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這片場地如何處理。嚴格說,那些被污染的土壤都應該挖走。建新公司表示,不論污染原因是歷史上其他工廠造成還是他們造成,都積極承擔治理責任,并按專家要求逐步開展工作,直至全部達標。
(原標題:多年來上訪 得到的都是“達標” 媒體一曝光 “合格”化工廠開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