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本報記者陳漫清報道
“縣環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編制11人,財政全供事業編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為自收自支人員。他們吃什么?只能吃‘排污費’。”河南一位縣環保局長透露。
“污染企業咋成了我們的衣食來源,我們該保護環境呢,還是保護污染企業?”記者在中西部一些地區采訪,一些縣級環保局長表達困惑。
企業的“排污費”成了環保局的“人頭費”——執法者與被罰者之間存不正常的“利益聯系”,怎么指望執法者嚴格治污?
國務院《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費應當全部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作他用。”但在許多基層環保部門,“排污費”卻大部分變成了“人頭費”。
自收自支人員占79.2%
近年來各地少有對排污費的專項審計。河南審計部門2009年曾進行過一次。那次對某市6縣(區)排污費審計時發現,6縣(區)環保局實有人員765人,財政供給人員159人,占總人數的20.8%,自收自支人員606人,占總人數的79.2%。
關于環保局內編制具體安排,15日下午4點半,本報記者采訪了幾個環保局,工作人員都不愿意多談。河北滄縣工作人員稱,自己不是相關負責人員,并不清楚。溫州瑞安工作人員說單位人多,具體不清楚。山東濱州工作人員說平時同事也沒關注誰是不是編內,對這個單位整體數據不了解。湖南省委黨校教授汪太理說,機關的常規編制信息,不應該成為秘密。
近年來,各地均推行了排污費征管“環保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雙線運行”機制,力圖確保排污費足額用于環境治理。但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排污費”依然在污染企業和環保局之間“轉圈”:地方財政將環保部門征收的“排污費”繳入國庫后,經預算安排,仍返還環保部門,名義上是用于環保自身能力建設,實際上是默許環保部門將此費用用于人員經費支出。
由于有了“排污費”這塊收入,環保局成了創收余地大的“好單位”,中西部許多基層環保局成了“超編局”,人員嚴重超編,
陷入“收錢養人,養人收錢”怪圈。
7000元就餐券沖抵排污費
記者采訪發現,“排污費”征收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形成了巨大的“議價”收費漏洞。
中部某市監察部門近年來的調查發現,該市某區環保局違規征收排污費問題嚴重。按國家規定,辦理排污登記注冊證不收費,但環保局以收取排污費名義每辦理一個證件收取100至1500元不等。該局工作人員還利用排污費征收中自由裁量權,收取排污單位7000元就餐券沖抵排污費。
另外,一些基層環保局長抱怨,一些重點污染企業,是地方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甚至有政府的“零收費”“零罰款”等政策擋箭牌。
一些專家和環保干部認為,排污收費減排“制度效應”已顯露疲態。有專家建議,以“費改稅”為突破口,推進環境稅改革。
瞧這些尷尬的環保局長
“紅豆局長”、“游泳局長”……近年來,隨著生態事件的多發和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地環保官員常被推上風口浪尖,處分、下臺的不在少數,獲刑入罪的也有出現。簡單梳理這些年被推到“聚光燈”下的環保局長,發現其“尷尬”情狀,可分多種類型。
【無可奈何型】
1.2011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一建材廠違法生產粘土磚,造成周邊環境嚴重污染。面對村民的抗議,正陽縣環保局一位王姓局長表示,廠子污染,他們環保局管不了,只能向上級部門打報告,由上級部門來處理。環保局只管對其征收排污費,排多少收多少。
2.今年3月,山東濱州市環保局濱城分局局長竟主動給媒體打電話“爆料”,稱轄區內一家硫酸鎂煉制的企業被責令停產后仍然生產。環保局把此事反映給了當地街道辦事處,但這一非法企業仍未被依法取締。環保局長稱,環保部門能做的只能是責令其停止生產,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這樣的企業需要經過當地政府進行取締。
【雷語自欺型】
1.今年4月,當地河流因嚴重受污而河水變紅。河北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卻稱:“紅色的水不等于不達標的水。比如放上一把紅小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紅色,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不等于不達標。”幾日后,鄧就被建議免去環保局長一職。
2.同樣今年4月,當地河流因受工礦企業尾水而泛白、成為“牛奶河”,云南昆明東川區環保局局長王杰云表示,“現在的河水拿來飲用和灌溉都沒問題”,“泥石流沖刷的河床,沙石是白的,被水一沖,就變成白色了”。11日,王在新聞通報會上道歉。
【被邀“下河”型】
1.今年2月,因當地河流嚴重受污引發民眾不滿,溫州瑞安、蒼南兩地的環保局長均接到“下河游泳”的邀請,并附有20萬-30萬元不等的“獎勵”。邀請蒼南環保局長下河游泳的網友發帖呼吁:“希望看到此微博的網友每人出一點(錢),請我們的大人下河一次!”
2.類似“邀請函”也發給了海南文昌縣環保局長。一名網友今年2月在網上發帖稱:“文昌河臟得出了名,飯店污水生活垃圾什么都往文昌河里倒,不臟才怪呢。我鄭重宣布:懸賞44萬請文昌環保局長下文昌河游泳。讓局長親自體驗一下文昌河到底什么味道。”此帖在天涯論壇上點擊即超過2500次。
【輕描淡寫型】
1.因村里糠醛廠的污水流入灌溉莊稼的水渠,致使12戶村民的40多畝農田大量減產甚至絕收。村里井水發臭,地里作物絕收,環評未獲驗收,水質居然達標。天鎮縣環保局局長說:“……可能是糠醛廠的廢水造成的,但是因為我們沒法化驗土壤,現在也說不清。農作物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不像村民說的那么嚴重。”
2.今年3月末,寧波鎮海區招寶山街道大安化學西面,大量紅褐色酸性廢水通過雨水管進入外環境。經現場執法人員排查確認,廢水來自大安化學東門以及南門排水口,具體原因不得而知。鎮海區環保局一位副局長解釋稱此為“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