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通訊員 徐小怗 邵藝 方樵 記者 江瑜) 7年前,環保志愿者劉光華和吳琦老人,開始對南京城的“綠肺”紫金山上的開花植物展開調查。7年來,兩位老人的足跡踏遍南京城,搜尋到300余種地產野花的圖片和資料,為它們編制“家譜”。在市環保局的幫助下,記錄這些野花的《南京野花圖鑒》將在今年6月前出版。
南京城的野花家底,你知道嗎
劉光華和吳琦兩位環保志愿者編著的《南京野花圖鑒》就是為南京城本地品種的野花編寫“家譜”。
沿著白馬公園爬上紫金山,市民沿途可以看到多種顏色各異的小花。紫色的二月蘭、玫紅色的杜鵑,除了這些市民耳熟能詳的品種,還有一些花大家常見卻叫不出名字。只有人的腳背那么高的叢生心形綠葉中,紫藍色的小花擠成一團,開得密密匝匝,這是紫花醡漿草。林間的空地里,一串串淺紫色的小花像風鈴一樣迎風搖擺,這是延胡索。
兩位老人從2006年起,每周都會爬上紫金山,鉆草叢、樹林,尋找野花。摸清了紫金山的野花家底,他們又開始尋遍全市。劉光華說,每找到一種花,他們都拍下照片,然后查閱資料,記錄在案。歷經7年,他們終于摸清了南京野花的家底——共有300多種。
數十種野花正在消失,請腳下留情
尋覓野花過程中,兩位環保志愿者除了了解了它們的習性,也理清了它們和自然、生物之間的緊密關聯。“比如延胡索,它是金粉蝶的主要寄主植物,杜衡,是中華虎鳳蝶的主要寄主,它們的數量直接決定這兩種蝴蝶的數量,它們消失,兩種蝴蝶就會在這片區域絕跡。”
尋訪野花的過程中,兩位環保志愿者遺憾地發現,很多野花數量越來越少,有些已經瀕危或消失。“八仙花野外最后一株見于2000年4月22日紫金山”,“丹參,野外最后見于2001年5月9日陽山,此后未見”,13種野生花卉被這樣令人心酸地記錄在案。除了消失的,瀕危的野花品種也超過20種。
環保部門讓民間圖冊有了“身份”
7年的尋訪,劉光華和吳琦很想編一本書,收錄他們的調查結果。然而因為沒有經費,記錄著南京野花家底的珍貴資料只是一摞電腦打印的圖冊。
今年初,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得知此事,決定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兩位老人編寫的這些資料非常珍貴,應當保存下來并流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的自然家底。”中心負責人說,他們特地成立了這本圖書的編委會。
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出版這本書,讓南京人更了解大自然給這座城市的饋贈,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原標題:記錄南京300余種野花 環保志愿者出版野花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