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車公廟公司
回到20樓的辦公室,王二一如往常,打開窗戶,柔軟的陽光照進室內,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好不愜意。去年在空氣質量信息公開程度全國排名中,深圳排名第二,這其中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功勞功不可沒。如今,王二也養成了每天關注PM2.5的習慣,每天出門前都看上一看,從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中,輕松獲取最近24小時空氣質量的詳細信息。
王二對深圳的空氣質量特別留意,“十一五”期間就有媒體報道,深圳否決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有近萬個,被責令關停的污染企業也多達300家。2012年深圳更是出色地完成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進度目標,市財政2012年度安排電廠低氮燃燒改造補貼共1.44億元,PM10、PM2.5等空氣質量監測費用約600萬元。去年全市灰霾天數77天,比去年下降35天。
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創建宜居城市,深圳在垃圾分類和處理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市財政2012年共安排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經費2.72億元,安排垃圾減量分類試點經費2310萬元,有效提升了深圳特別是垃圾填埋場周邊的空氣質量。同時,深圳還計劃全面淘汰高污染的排放車輛——黃標車,對于一些高耗能產品采取能耗限額標準,逐步形成淘汰機制。
最讓王二印象深刻的是,去年通過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中規定了機動車排氣檢測不合格將罰款500元!治空氣,先治尾氣,2013年新增安排空氣環境污染治理經費就達3億元。另外,在公交車、出租車和公務車領域還正在逐步地推廣新能源汽車,深圳新能源公交車年均補貼總額約在5億到6億元。
王二還發現,市民中心中央空調系統、地下停車場照明系統、公共區域LED照明和外窗貼膜節能改造項目已悄然啟動,城市里不僅綠色建筑逐漸增多了,而且還建立起了大型的公建能耗監測平臺及建筑能耗數據中心。截至2012年底,我市綠色建筑認證項目總數全國第一,其中有12個項目達到國家綠色建筑最高等級三星級,65個社區獲得廣東省宜居社區稱號。市財政2012年共安排建筑節能資金812萬元,安排宜居城市創建經費223萬元,宜居城市獎勵資金445萬元。王二深信,深圳良好的空氣質量正是得益于這些嚴格的環保標準和有力的節能減排措施。
王二經常開車路過新洲路,路旁的新洲河這幾年的變化讓他對深圳創建宜居環境充滿信心。新洲河原來就是一條臭水溝,夏天悶熱的時候,黑乎乎的污水散發著濃烈刺鼻的臭味,即使緊閉車窗也仍然令人難以忍受。這幾年深圳在污水處理及水環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氣力,以去年為例,市財政共安排水環境整治資金17.36億元,保證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河道管養維護順利實施。新洲河水終于清了,河道也整修成了城市景觀,經常有市民在河邊休息、游玩。和新洲河一樣,原特區內福田河、大沙河、小沙河等主要河道以及原特區外茅洲河、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等四條涉及深莞惠的跨市界河水環境,都基本達到了景觀水體標準。
從王二的辦公室往遠看,恰好可以看到沿人行道向遠方延展的城市“綠帶”和專設的自行車道,這正是深圳人引以為自豪的綠道網建設。為了給市民的綠色出行創造更便利的條件,政府的功夫可一點沒少費。市財政2012年共安排撥付綠道網建設資金5.82億元,綠道網工作經費0.03億元,累計完成省級綠道346公里,并全面設置了標識系統和游憩、環衛、安保、照明等配套服務設施。目前深圳已建成城市綠道772公里、社區綠道1092公里,全市綠道總長度達到2210公里,建設里程在珠三角名列前茅,綠道網平均密度居全省首位。每逢周末,王二都習慣約上三五發燒友沿福田河綠道繞上幾轉。但是,王二和車友們還有更大的愿望,他們一直希望可以從羅湖一直騎車到大小梅沙和大鵬半島,去看深圳最美的海岸。而今年春節,綠道5號線剛剛完工,王二心里可是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