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亞運會開幕僅剩一年左右時間,廣州亞運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備受各方關注。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本月六日向外界通報,廣東已為亞運空氣質量保障制定了明確而具體的保障目標,將在盡量不采取非常規措施(如限行停產等)的情況下,通過進一步推進區域聯防聯治,保障亞運會空氣質量。
六日,珠江三角洲大氣污染整治暨2010年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名明確亞運會廣州空氣質量目標指標包括:常規污染物(SO2、NO2、PM10),能見度,臭氧(O3),顆粒物細粒子(PM2.5)。具體目標為:所有國控監測點和主要亞運場館監測點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臭氧小時值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二氧化硫與顆粒物細粒子日均值達到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時期第一階段標準。
陳光榮指出,歷史數據表明,廣州市空氣綜合污染水平、灰霾日數和臭氧濃度值有明顯的月際變化特征,10月、11月及12月均處于高值區。珠江三角洲在亞運期間的氣象條件總體上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按現有的污染控制措施,保障亞運會期間廣州市空氣質量困難較大。亞運空氣質量保障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形勢非常嚴峻。
為此,廣東要求各級環保部門按照“省級協調,廣州為主,周邊城市配合;以常規措施為主,臨時措施為輔;重點控制SO2、NO2、PM10、PM2.5、VOCs五大污染源;基于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的思路,細化、完善亞運會前常規方案、亞運會期間臨時方案和極端不利天氣應急三個階段的控制方案。
同時,亞運會主辦城市及協辦城市環境監測部門還將制定亞運會空氣質量監測方案,進一步完善環境空氣質量實時評價體系,合理布設監測點位,新增亞運場館監測點位,加強空氣質量常規監測和應急監測工作,形成一個以亞運會場館為重點、兼顧區域空氣質量的監測網絡。
陳光榮表示,廣東要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為契機,進一步推進珠三角大氣污染整治,力爭2020年,區域空氣質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