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座落在鄂爾多斯西南部,蒙、陜、寧三省區交界處,介于寧東、蒙西兩大經濟板塊的連接點。這里曾經是一片赤地千里、黃沙蔽日的荒野,如今來到這里的人都會贊嘆不絕:大地披綠,山川秀美,滿目蔥蘢,“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歷史景象在這里再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這些美景與鄂前旗旗委、政府重視環保是分不開的,更凝聚著鄂前旗環保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
鄂前旗環保局2002年成立以來,在旗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打鐵還得自身硬”,立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隊伍,鄂前旗環保局里先后開展了“六型機關”建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建立起了環保服務公開承諾制,健全了環保局議事規則,財務管理規則,公務接待規則;完善了崗位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為了提高環境監測能力,今年在上海廟新鎮區,投資600多萬元建設的鄂前旗環境監測中心已封頂,同時配備監測設備45臺套,預計年底同時投入使用。于此同時也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堅決取締了新宇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華翔冶煉有限責任公司、永昌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萬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四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2008年以來。僅敖勒召旗鎮鎮區拆除機關單位的供暖鍋爐75臺,拆除個人取暖小鍋爐1045臺,建成集中供暖站2個,集中供暖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安裝使用天然氣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共計消減二氧化硫排放量576噸,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任務。
有人認為,環保工作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是水火不相容的,但鄂前旗的實踐證明,只要找準二者的契合點,還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十一五”以來,鄂前旗環保局協助企業在上級部門辦理環評審批手續25項,上海廟能源化工基地總體規劃環評已審批通過;上海廟礦區的榆樹井、胡家井、蘇家井、新上海一號、福城等五家煤礦和長城煤礦技改項目,在有對應審批權限的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辦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天然氣液化、凱凱石化、鼎信化工、昊派造紙等化工項目環評完成了審批;2×100萬噸搗固焦等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也已審批;敖鎮垃圾處理廠、上海廟鎮污水處理廠、敖鎮污水處理廠、麻黃素廠污水處理等一批污染治理項目環評也已通過了審批。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并不意味著執法工作不嚴。近年來,鄂前旗環保局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的治理,正在建設中的內蒙古上海廟能源化工基地上的企業,全部符合環保要求,對直接關系民生的污染企業,堅持予以取締或者強行整改,全旗水源地保護區實現了零排污口的目標,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了國家地下水質量三類標準,達標率100%。隨著蘇里格氣田的不斷發展,環境威脅也日趨嚴重,針對這一狀況,鄂前旗環保局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按照環評法和上級要求,對每眼單口井都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對已開發的305眼氣井的泥漿全部池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泥漿池全部按要求上了專用防滲膜,防止了水體污染,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眾所周知,鄂爾多斯十年九旱,鄂托克前旗也不例外,搞好生態自然也是鄂前旗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開展了生態旗和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完成了鄂前旗生態工作區劃工作,出臺了《鄂前旗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建成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一個,即西鄂爾多斯毛蓋圖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83246公頃,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16%。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欠發達旗縣的鄂托克前旗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的投入,“十一五”以來,僅對環保部門基礎設施的投入達1300多萬元。環境的改善使鄂前旗經濟社會也又好又快的發展,2008年,全旗地區生產值達28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82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財政收入達2.38億元。今年1—6月份地區生產總值達15.58億元,財政收入達2.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5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4881,固定資產投資達27.36億元。
對于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鄂前旗環保局早已做好了計劃:堅持按照旗委,政府的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寓監管于服務,本著讓業主少跑路、多辦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原則,開展好各項工作。辦好“四件實事”實現二個新的目標。“四件實事”;一是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改善水質。加強水源地執法巡查,每月對鎮區內水源地水質進行一次監測。依法查處危害水源地的違法行為,有效防止水源地周邊環境污染。二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積極開展鎮區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繼續抓好畜禽養殖的污染治理;嚴格控制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向農村牧區轉移。三是繼續開展氣田區生態環境專整治,進一步規范氣田開采過程中的環境管理,杜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是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保持高壓態勢,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污染問題。實現二個新的目標;一是緊盯上海廟能源化工基地各類落地項目審批動態,做好項目審批的基礎工作,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搞好對接協調工作,爭取上級審批部門加快審批本旗上報的項目,讓業主少跑路、多辦事,以高效快捷的服務推動項目落實。對旗本級審批的項目,將進一步完善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繼續實行“即辦制”簡化審批手續,壓縮審批時間,促進全旗經濟有好又快發展。二是通過加大投入、提高員工素質、利用先進技術設備等確保環境監測能力、行政執法能力以及基地設施建設有新的提升與跨越,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堅持以“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舉”為導向,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體驗更多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