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美聯儲宣布將在未來8個月內買進6000億美元國債。伴隨著釋放流動性的“水龍頭”再次打開,全球市場更多的是一片嘩然聲。
盡管早有預期,但“一石”還是能“激起千層浪”。隨“QE2”而來的是全球大宗商品與美國股市的一輪“過山車”行情。對于煤炭市場,除了喧囂已久的“寒冬未至,煤價已起”一說外,“QE2”所帶來的影響與變數也應引起關注。
關注,大宗商品價格普漲
記者了解到,11月第一周,CRB指數(美國商品調查局依據世界市場上22種基本的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編制的期貨價格指數)上漲4.54%,中國9大類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無一下降。11月8日,WTI(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更是升至每噸87.06美元,創2008年10月9日以來新高。由于原油和煤炭價格中長期走勢趨于一致,伴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國際煤價漲幅也有所擴大。環球煤炭交易平臺數據顯示,11月5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現貨價格在一個星期之內每噸上漲了4.4美元,漲幅為4.38%。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結果肯定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普漲,其實漲價早在今年7月份就已經開始了。”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廷認為,作為大宗商品,煤炭的價格必然也會上漲,國際煤價的上漲會支撐國內煤價跟著漲。
“美元貶值,人民幣則相應升值,熱錢會流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推高國內商品的價格。”一位從事進口貿易的經銷商謝少鵬認為,“QE2”影響到煤炭貿易的可能性很大,“煤炭作為大宗商品,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冬季儲煤期到了,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警惕,國內外煤價聯動上漲
在國際市場煤價上漲導致進口成本增加、進口商沒有利潤可賺的情況下,煤炭進口量必然會減少。由于流動性泛濫,我國煤炭進口減少不一定會壓低國際煤價,相反,由于煤炭進口減少,國內煤炭市場可能會出現局部供求偏緊,并最終導致國內煤炭價格上漲。此外,我國編制的反映國內煤炭價格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等,使國內外煤炭價格的聯動性進一步增強。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傳哲認為,輸入型通脹的根源在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經過進出口貿易傳導,最終導致各國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美聯儲“QE2”將導致美元貶值,提升國際市場原材料的價格,增加我國原材料進口成本,引發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談到應對“國內外煤價或出現聯動上漲” ,李廷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保障國內煤炭市場穩定供應,使國內煤炭市場保持一個較為寬松的供求局面。國際煤價上漲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進口煤炭數量減少,而臨近年末,部分煤炭企業,尤其是國有煤炭企業,在基本完成全年生產目標和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情況下,可能會自覺穩定煤炭生產步伐。為了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在鐵路運輸瓶頸依然存在的情況下,鐵路、港口等相關單位必須設法提高煤炭周轉效率。
“迫不得已的時候,國家也可能對煤炭市場價格進行限制。”李廷說,國際煤價上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國內市場對煤價上漲的預期。因此提醒煤炭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合理安排生產和制定價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