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川慶鉆探長慶井下技術作業公司在蘇6-8-20井采用連續混配車進行壓裂酸化施工,實現了配液和壓裂的精確同步。截至當天,這個公司在蘇里格氣田已推廣應用連續混配車50多井次,使連續混配壓裂技術不斷趨于成熟。
為油田提供以試(油)氣、壓裂酸化為主的工程技術服務是長慶井下技術作業公司的核心業務。以往,這個公司對一口井進行壓裂酸化施工時,必須提前配置好施工所需的壓裂液體,然后在液體有效時間內進行壓裂施工,這種工藝對時間的要求較高。如果因天氣、生產組織、設備性能、外協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壓裂施工,結果配置好的液體往往因為放置時間較長而發生變質,影響施工質量,或者完全腐壞,不能使用,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那么,有沒有一種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呢?2005年年初,這個公司為此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經過技術人員創新思路,大膽實踐,在無數次論證的基礎上,一項能夠改變國內現場施工配液面貌的核心設備——連續混配車,在技術人員的腦海中慢慢浮現出來。
為了讓設計智慧轉化為現實成果,公司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在多方考察的基礎上,最終決定與四機賽瓦石油鉆采設備有限公司攜手研發連續混配車。經過雙方人員半年的努力,2005年7月,中國第一臺連續混配車正式誕生。該車具有計算機自動控制、儲存、發放、壓裂液精確配比等功能,可實現邊配液邊壓裂,防止了液體腐壞。同時,由于液體不用罐儲存,減少了二次污染,省去了清罐工序,減少了罐殘液的浪費;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及時補充液體,避免出現井下事故;可以精確控制添加劑的比例,極大地提高了液體質量,節約了生產費用;由于省去了普通壓裂過程中的配液環節,可節約配液時間,提高施工效率。
一項新工藝技術的成熟并不容易。為了檢驗連續混配車在現場實際應用的效果,公司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進行試驗。2005年8月至2007年年底,先后在西峰油田和安塞油田進行油井連續混配壓裂試驗。他們經過在現場試驗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連續混配車的現場工作穩定性逐步提高,優越性得以體現。
2008年年初,公司又在蘇里格氣田進行氣井連續混配壓裂試驗。擺在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是必須解決氯化鉀添加劑的問題。因氣井需加入大量固體氯化鉀,如果直接加入到連續混配車里或混砂車里面,會形成大量的泡沫,就會嚴重影響兩個車的自動液面控制系統。負責試驗的壓裂六隊結合現場實際,采取把氯化鉀配置到一個大罐里面,將濃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然后計算不同的施工排量需要打多少氯化鉀,利用混砂車的齒輪泵,直接加到混砂車的混砂罐里面,從而解決了問題。在隨后的試驗中,壓裂六隊發現本隊MC-70BBL混砂車只有一個齒輪泵。混砂車自身還需要注入液體添加劑,這就使連續混配車的使用范圍只能與MC-100BBL混砂車配合,大大限制了連續混配車的使用范圍。公司技術攻關小組仔細查看連續混配車和混砂車的液體添加流程,對其系統專門進行了改造。現在連續混配車可以和任何一個混砂車配套使用,擴大了其應用范圍。
連續混配車的出現,改變了壓裂酸化的生產施工組織方式,以往先配液后壓裂的生產組織模式將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可以節約能源、清潔環保、提高效率的連續混配壓裂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在長慶油田全面推廣應用,成為助推油氣發展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