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許忠 通訊員張玉山)稠油開發不僅要注水,而且還要注好水。截至11月16日,吐哈油田在魯克沁稠油區塊實施調剖注水試驗已9個月,累計增產原油2300多噸。
新疆吐魯番盆地是世界第二低洼地,盆地最低點位于海平面以下150多米。魯克沁油田埋藏著世界上深度最深、黏度最大的超深稠油。即便是在50攝氏度的環境中,稠油黏度也在1萬毫帕秒以上。
目前,世界上稠油開采主要以熱采為主,但大多局限于淺層稠油開發。對吐哈油田平均井深超過2500米的稠油來說,國內外沒有成功開采先例,屬于世界級難題。吐哈油田技術人員經過幾年摸索實踐,創造性地研究出把稀油注入井底,將稠油稀釋降黏后再舉升到井口的“泵上摻稀”采油方式。
由于井深油稠,沒有補充地層能量的很好方式。2000年到2003年,短短3年間,最早投入開采的魯2區塊地層壓力由23兆帕迅速下降為13.76兆帕,油井產油量也隨之下降。
如何恢復地層壓力?吐哈油田想到了注水工藝。由于魯克沁油田礦化度高,注水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在持續攻關中,稠油開發者摸清了地層的“脾氣”,形成了注水開發的系列技術。
由于油層的不均質性及很高的油水黏度比,魯克沁油田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過快。2010年2月,負責稠油開發的魯克沁采油廠從油藏、工藝等方面深入分析,決定實施水井調剖,解決井組平面和剖面矛盾。
在玉東203井組,技術人員采用凍膠加顆粒體系實施調剖,累計注入調剖劑6362立方米。實施后,對應油井“水降油增”,其中玉東3—3井含水由85%下降到49%,日增油7.3噸。據統計,這個井組調剖后累計增油1663噸,有效期達7個月以上。
在魯23—4C井組,技術人員采用聚合物凍膠體系進行注水調剖,累計注入調剖劑4311立方米,有效破解了以往的“注水單向突進”現象。精確注水提升了油井產能,這個注水井組對應的油井魯2新井含水下降12%,日增油4.2噸,到目前已累計增產超過3個月。
魯克沁采油廠實施“一塊一策”的個性化調剖工藝,7個調剖井組已有5個井組收到增油效果,另外兩個井組正在持續調剖作業中。技術人員預計,“再過一個月,也會見到增油效果”。
目前,注水開發已成為吐哈油田超深稠油一項成熟的開發方式,注水調剖已成為稠油增產穩產的主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