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傳言,國家發改委昨日終于發出《關于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通知》,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漲幅折合成升價約為0.17元/升,柴油約為0.19元/升,漲幅分別為2.88%和3%。對于備受關注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擬定在年底進行調整,相關方案屆時將對外公布。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1日下調國內汽、柴油價格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在每桶70-80美元之間小幅波動,9月中旬出現連續下降趨勢,一度接近調價邊界條件。9月底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上漲幅度超過4%的調價邊界條件。因此,國家決定上調國內油價。此次調整后,相當于國內油價回到6月1日水平。發改委同時表示,調整后成品油對應的原油價格仍低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
“匯率的變化使得國內油價在提價時漲幅變小,降價時降幅擴大。”息旺能源油品分析師廖凱舜告訴記者,按照以往發改委調價規律,當三地原油變化幅度在4%-5%之間,調價幅度一般是在200-250元/噸。但如考慮到人民幣近月以來上漲約3%的幅度,此次價格調整幅度應在130-150元/噸,與發改委實際調整價格有一定偏差。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確實有利于降低原油的進口成本。”發改委表示,計算國內成品油價格時考慮到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換算問題。目前確定的價格采用的匯率是國際市場原油采價期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基準匯率的平均值,可能與市場的預期有一定差距。
此外,針對近期成品油價格機制將改進的傳言,上述發改委人士表示,經過12次調價考驗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將有所調整。對于調整的力度,上述人士并未給予明確答復,僅表示成品油價格調整周期過長容易引發投機行為,出現銷售商囤貨推價,調價后出貨又導致價格下降等現象。他表示,力爭年內縮短調價周期,同時調整4%的調價幅度要求,以期更好地靈活反映市場供求變化。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將22天縮短為10天、將4%的紅線改為3%比較合理。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則表示,目前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主要是“根據過去調整未來”,成品油的上漲或下調容易被提前估算。盡管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但北京市場上民資、外資加油站仍在大打促銷戰。卓創資訊油品分析師劉峰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油品市場批零倒掛現象嚴重,即使經過油價調整,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批零倒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