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藏描述技術發展過程
油藏描述的理論及技術在二十年中有很大的進展。據H.H.Haldorsen等(1993)統計結果表明,油藏描述技術初期對提高采收率有明顯的效益,但在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以油氣區為單位的平均采收率并未顯著提高,產量預測結果也存在著明顯的誤差。
我國油藏描述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組織多學科一體化描述在一些不同類型的油田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因而國家儲量委員會及原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先后做出了在報儲量前必須進行油藏描述以確保在對油藏正確認識的基礎上,使所計算的儲量更加準確。國內各油田將油藏描述作為勘探開發必備的研究工作列入工作規范,有的以巨資購置外國公司的油藏描述軟件,但并不是每個油藏描述都見到成效,甚至認為以圖形顯示繪制出美觀可視化的油藏圖件便是油藏描述,有的以傳統油藏研究充當油藏描述等等,使油藏描述的概念被扭曲。因而油藏描述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及危機。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幾個方面:
1、是忽略了油藏地質特征是千變萬化的,每個階段、每個油藏需要表征的問題有很大差異,因而用模式化的技術和軟件來研究不同的地質體,不可能真實揭示它們的特殊性,也不可能發展有針對性的描述技術。
2、是目前應用于油藏描述的各種技術尚不能滿足油藏描述目前的需要。
3、是如何綜合應用各種地質信息及生產資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例如,目前對裂縫的研究、裂縫相的表征技術尚不成熟,特別是那些對滲流起屏障作用或起通道作用的微裂縫的研究,尚處于定性階段。井間儲層參數的預測主要依賴于地質統計學的克里金估計或隨機模擬,但作為一門新的科學尚有許多局限及不足之處。 1所產生的油藏模型的好壞強烈地依賴于所假設的隨機函數的模型及所具有的數據,在數據很少的情況下,很難驗證所假設的模型是否與實際的地質條件相符合。2變異函數的模擬帶有許多的主觀性,而涉及多變量的交叉變異函數的模擬受到線性區域化模型的限制,使得模擬很難。 3如何綜合應用各種地質信息及生產資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4隨機模擬所產生的各種數值模型如何用于油藏工程流體的流動模擬還有一個不同規模轉換的過程,無法直接地用于流動模擬裝置。5對于隨機模擬所產生的多個等概率的油藏數值模型,如何挑選最為合適 (最能代表真實的地質情況)的模型進行流動模擬,也是目前尚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現代油藏描述技術發展狀況
雖然單一學科技術發展進步很大,仍然滿足不了現代油藏描述的需要,因而90年代以來逐步向多學科一體化描述發展,提倡地質、物探、測井研究人員與油藏工程師共同工作,發展邊緣學科及計算機的”地學平臺”,以多種應用數學方法貫穿研究始終,如應用統計學、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分形幾何學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地質統計學隨機模擬方法的應用,從而使油藏描述技術由多學科分體式Ð同工作發展為多學科一體化共同工作。
現代油藏描述即是應用地質、物探、測井、測試等多學科相關信息,以石油地質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為理論基礎,以儲層地質學、層序地層學、地震巖性學、油藏地球化學為方法,以數據庫為支柱,以計算機為手段,由復合型研究人員對油藏進行四維定量化研究并進行可視化描述、表征及預測的技術。其突出特點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單井到多井的飛躍;二是定性半定量到定量的飛躍;三是單學科、多學科分體到多學科一體化的飛躍;四是研究過程自動化、成果可視化;
現代油藏描述通常由四個子系統構成:即地質描述子系統、測井描述子系統、地震描述子系統和油藏工程描述子系統。四個子系統在同一平臺上作業,隨時交流,充分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