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記者曹毅環報道:截至1月16日,長嶺煉化原油劣質化改造升級項目主體裝置開車投產兩個多月,已為湖南湘西冰凍災區供應高標準清潔柴油5742噸,受到湖南省政府的表揚。
長煉原油劣質化改造升級項目是中國石化為配合國家中部崛起規劃,提高區域油品環保質量而投建的。項目投資57.4億元,于2008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此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專門與中國石化簽訂戰略協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動了項目的開工和建設工作。目前,該項目新建7套南區主體裝置已投用,長煉年煉油能力超過600萬噸。到2011年底北區建成后,生產能力將達到800萬噸,將成為沿長江內陸煉油生產的排頭兵。
在兩年多的建設中,長煉把大項目作為創先爭優的平臺,努力在建設中提升管理水平、鍛煉隊伍。公司領導先后7次帶隊到鎮海、茂名、燕山、青島、海南等兄弟企業學習,總結推行了適合長煉特點的“小業主、大監理”建設管理模式,聘請華夏、方元、四方、巴陵石化、洛陽石化等5家監理單位參與工程建設管理,促進了施工人員的規范操作。同時,他們在員工中開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自己”主題大討論,激發員工一切為大項目建設服務的熱情。
在工程建設中,長煉項目部克服設備訂購緊張、生產施工深度交叉、技術力量不足等困難,積極與工程建設單位一道,冒風雨頂烈日,努力拼搏在工地,創下了中國石化同類煉油裝置從建設到中交只用15個月的最短周期。
為保證裝置開車成功,長煉煉油二部員工超前培訓,超前介入,嚴抓“三查四定”,使裝置從中交到開車僅用了3個月,創造了中國石化同類裝置開車工期最短紀錄。
同時,長煉項目在建設中大力支持設備國產化,國產化率超過了47%。首次全部采用國產化DCS操作系統軟件。在該軟件30個類別、5萬多個數據點中,長煉技術人員參與修改了200多個數據,保證了一次運用成功。
長煉工程改造立足“不與農民爭田地”的原則,堅持拆舊建新、邊生產邊施工、生產與施工區深度交叉,這對安全管理提出嚴峻挑戰。長煉領導班子分區承包生產建設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細化安全獎罰制度,加強日夜值守,確保了為期兩年的建設和開工過程未發生一起上報安全事故,2010年被集團公司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實現了安全 “七連冠”。
長煉還堅持“建項目、練團隊、優管理、育人才”理念,2008年到2010年,長煉大項目部有13名員工考上了造價師、預算師、招標師,1名員工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5名員工被評為省市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