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4時25分,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新區三蒸餾1000萬噸常減壓裝置換熱器“大帽”泄漏著火。大連石化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關閉進料閥門。大連石化公司消防支隊和大連市消防局迅速趕赴現場,全力撲救。
記者在現場看到,黑色濃煙滾滾冒出,時而能看到明火竄躍。在消防人員強力的撲救下,火勢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兩條水柱般的高壓水流不停地噴向減壓蒸餾裝置旁邊的煉油裝置。其作用一是隔離明火,二是給煉油裝置降溫,避免其驟熱爆炸。
截至當日16時30分許,火勢已得到控制。20時基本熄滅。據官方消息,周邊沒有引起爆炸因素,現場無人員傷亡,無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
恰巧在一年前的7月16日,中石油大連油港的一條輸油管道也發生了爆炸漏油事故,泄漏的1500噸油入海,造成430余平方公里海面污染的重大損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年10月24日下午,大連新港碼頭油庫“7·16”爆炸事故現場拆除著火油罐時,引燃罐體內殘留原油,再次發生火情。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大火于次日凌晨被撲滅。
業內人士認為,中石油一年內,僅在大連就發生三起火災事故,說明該公司在安全生產管理上,存在諸多隱患。
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煉油廠。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廠區內10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是投資107億元,于2007年正式建成投產的。其中,加工含硫油技術改造工程包括7套生產裝置和生產配套系統的建設,裝置生產工藝分別引進殼牌等國際大公司的先進技術。
大連石化進行含硫油技術改造,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加工含硫原油的能力和產品質量。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原油供應中含硫原油比例日漸提高,沙特、伊朗等主要石油產地產出的多是含硫原油。大連石化公司一系列加氫裝置和脫硫裝置建成后,加工能力可覆蓋國際上大部分品種原油,同時提高產品質量,對增強煉化企業生存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相關人士透露,三蒸餾1000萬噸常減壓裝置是煉油的第一道工序,在整個煉油過程中至關重要。此次火災將換熱器和二個空冷器燒毀,使整個裝置癱瘓,必將導致其它裝置非正常運行。在短期內難以修復,將嚴重影響生產。因此,此次火災將造成重大財產與生產損失。
大連石化公司對此解釋說,換熱器和空冷器燒毀,只是造成裝置局部破壞,公司在短期內可以修復,對生產影響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