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檢驗、防火檢測等建材質量檢測報告,是建筑材料產品進入市場的“護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建材的時候會向商家索取檢測報告研究一番,如果商家遞上的是諸如外文報告、假證明、假材料以及花錢購買的各種所謂榮譽稱號等,沒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往往就傻了眼。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現象在建材市場上并不鮮見。
根據法律規定,所有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產品,都必須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必須提供中文的檢測報告,有的經銷商拿出通篇是外文的檢測報告給客戶,自稱是通過國外權威機構檢測的報告,這樣的行為說得輕一點是沒有誠意,說得嚴重一點就是欺詐。
那么中文的檢測報告就是有誠意的檢測報告嗎?上海綠色建材研究中心榮廣大先生介紹說,目前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分兩種,一是抽檢(抽樣檢驗),二是送檢(委托檢驗)。委托檢驗報告中都會注明“僅對來樣負責”,而不是對銷售到市場上的產品負責。如果是送樣檢驗,不排除企業挑選最好的產品,甚至是從市場上購買其他廠家產品拿到國家質量檢測站檢測的可能。這樣,廠家送檢產品與出售產品的各種檢測指標未必完全相符。建材市場上還存在極個別不法企業,為了擴大銷售,鋌而走險直接偽造建材質量檢測報告的情況。因此,企業將某個檢測報告當成宣揚產品形象的工具,本身就是沒有誠意的表現,消費者面對提供此種檢測報告的產品,應當引起必要的警覺。
建材送檢去哪里?消費者沒有深入的專業辨識能力,一旦購買了“問題”建材又遇上不認賬的商家該怎么辦?消費者想到的必然是到有關部門送檢,送到哪里?上海市消費者協會投訴調處部的傅先生說,為解決消費爭議商品送檢難的問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已頒布了《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送檢規定》,消費爭議商品檢測機構名單也已經公布。消費者可以到公布的受理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檢測單位對送檢商品無正當理由不得拒檢;消費者送檢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時,應向檢驗機構提供爭議商品和購物憑證,并填寫《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檢驗申請表》;檢測單位應根據消費者提出的檢測項目和內容進行檢測,減少不必要的檢測項目。針對有的檢測機構在承接部分消費者送檢商品時,往往把消費爭議商品的檢測當作一般商品檢測,出現檢測項目繁多、收費過高等問題,《規定》要求按標準收取。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如何有效進行室內環境檢測
上一篇:
決不可忽視的檢測項目--新風量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