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記者汪明宇
【金陵晚報報道】“水泥護坡使得河流發臭”經過本報焦點報道后,河西水系安全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一些讀者在電話中表示,開發河西,優質的生態環境才是最為誘人的因素。為了了解河西水質狀況,環保部門特地對區域內水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系統的調查,調查發現,河西水環境安全不容樂觀,絕大部分水體處于劣ⅴ類狀態,并呈繼續污染的態勢
,地下水也開始受到侵蝕。有關專家呼吁,政府務必要在“十一五”期間加大投入,解決河西湖泊、河道水污染問題,營造河西健康、安全的人居環境。
現狀:南河水最臭
“南河已經臭不可聞,老百姓都不愿意住在南河沿線。”走訪中,許多南湖居民這樣跟記者形容南河。
記者隨著調查人員走訪發現,河西現在很難找到一條“干凈”的河水。“能不臭就不錯了,河西除了夾江水質還比較好外,其他河湖長期處于重污染狀態!”
參與水系調查的專家告訴記者,調查人員用一段時間對河西31條河流斷面進行詳細監測發現,以南河為首28條河流斷面的水質劣于ⅴ類水標準,兩條河流斷面水質達到ⅴ類水標準,1條河流水質斷面達到ⅲ類標準,河道淤積嚴重,而且水質還在不斷下降。
所有監測中,水質最好的是夾江,達到ⅱ類水質標準,且達標率為98%。專家介紹,長江夾江地處建鄴區西部,是南京市北河口水廠、城南水廠以及村鎮自備水廠的水源地,由于南京市政府以及區政府對水源地的保護十分重視,才保住了一方“凈水”。至于莫愁湖、南湖,水質更是長期處于劣ⅴ類,而南河甚至常年處于黑臭狀態,氨氮、石油類指標嚴重超標。
調查:河西難覓凈水
專家介紹,這幾年河西建設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北部地區大量的水面已被填埋。只有南部地區目前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基本是農村用地,水網發達,以紅旗河、韓二河、友誼河等河流為主。河道上口寬度15米左右,河道累計長度22.44公里,河道水面面積35.85公頃,平均每平方公里內有河道長度1.7公里、河道水面面積2.55公頃。
“南部地區大部分尚未開發建設,原有水系基本保持完好。但是最近監測發現,水質也在逐漸下降。”記者在隨專家調查友誼河、紅旗河時看到,現場聞不到惡臭味,但附近的一些小企業污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入河。河邊由于富營養化,漂著大量藻類。專家擔憂地說,監測中還發現,部分河段中有化肥、農藥的殘留物,如果南部地區的水系再不能保護好,主城里很難再找到一方“凈水”了。
影響:污水侵襲地下水
專家介紹,大量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造成水質污染嚴重,一般的河流是這樣,連莫愁湖近年來也未能幸免。至于南部新區還未開發,河流湖泊多數處于半自然狀態,除接納工業、生活污水外,部分河段受到農村化肥、農藥等面源污染。
“污水直排進河,河流成了‘龍須溝’,‘龍須溝’再往地下滲,時間長了影響可不得了。”建鄴區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向記者介紹,長期的污染已經開始向地下入侵。監測數據表明,河西地區地下水較為豐富,但地下水水質已受到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采訪中專家告訴記者,水體中原有的水生生物系統對于水質自然凈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河西開發中,住宅區的大量建設導致河西原有自然水系結構被破壞,監測發現,很多河流中香蒲、眼子菜、鳳眼蓮等有利于水體凈化的生物物種開始大量消失。
擔憂:開發產生新污染
采訪中,專家告訴記者,河西濱江風光帶目前已經建成示范段并向市民開放,而根據河西開發建設計劃,未來風光帶建設范圍達到2310畝地的濱江風光帶以及綿延8公里的濱江大道,風光帶建設雖然有助于改善外部環境,但也容易產生新的面源污染。比如風光帶中要新建的“漁人碼頭”、“江鮮一條街”、“水族館”等休閑娛樂設施,如果處理不好,必將加重河西水系和夾江的生活污染。[page]
(編輯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