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油在天然氣領域動作頻頻,這家已經穩居國內天然氣老大的央企顯然對這個行業有了新的想法。
“昆侖能源將作為經營中石油天然氣業務的主要平臺,以實現中石油旗下天然氣業務的專業化經營。”中石油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中石油將在今后的5年內把油氣管道網絡擴大80%以便向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供應所需的能源,為配合管道網絡的擴大,昆侖能源將加速整合中石油旗下天然氣業務。
昆侖能源收集天然氣業務
作為中石油旗下天然氣業務的主要平臺,昆侖能源目前在這個行業正投以重金。
11月28日,中石油公告稱,旗下昆侖能源獲控股股東中石油注入資產,與姊妹公司河北華油向合營公司河北華港合共增資8億元人民幣,其中昆侖能源將動用4.08億元增資。
據了解,河北華港主要向河北供應及銷售管道天然氣、壓縮天然氣等,同時經營汽車充氣站等業務。按照昆侖能源的計劃,注資完成后,河北華港注冊資本將擴大至10億元,河北華港股權架構不變,昆侖仍持51%股權,廊坊華油將成為河北華港之全資附屬公司。
“此舉為河北華港在天然氣業務方面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充裕資金。”上述中石油內部人士稱。
資料顯示,昆侖能源原名為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為中石油控股子公司,該公司在今年3月份更名之時,稱是為了配合中石油拓展以清潔、低碳為代表的天然氣和新能源業務之企業戰略。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涵蓋油氣田勘探開發、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等,其中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業務主要分布于中國大陸。
“在保持原有的油氣田勘探開發業務平穩運行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業務的快速壯大,重點發展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實施‘以氣代油’的戰略,努力開拓天然氣利用的高端市場。”昆侖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中石油天然氣下游的終端銷售業務,將由昆侖能源作為投資主體來發展,目前昆侖能源已經投入重金,以期實現中石油天然氣下游業務的進一步專業化。
被疑內部資源騰挪
與此同時,昆侖能源也在加速整合中石油旗下天然氣業務。
12月1日,昆侖能源宣布與四川石油管理局落實對川港第二次非現金注資7061萬元。此前,四川石油管理局已注入非現金資產8128.89萬元,此次二次注資川港后,昆侖能源擁有川港51%股權。
據悉,川港主要經營電子、真空、天然氣技術的開發及應用。
無獨有偶,近日,中石油集團將其持有的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60%的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
據了解,此次股權轉讓標的價格高達102.4億元人民幣,中石油集團在轉讓中明確規定,要求受讓方為從事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并且規定受讓方或其關聯企業能夠為標的企業提供充足的天然氣氣源保證。此掛牌轉讓被業內認為是中石油內部的資源騰挪,中石油重點打造的昆侖能源將接手這60%的股權。
除此以外,記者還獲悉,昆侖能源還將收購遼河石油天然氣。
“中石油旗下天然氣下游業務會逐一轉移到昆侖能源,并在昆侖能源這個平臺下將天然氣下游業務進一步專業化。”中石油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中西部兩年內氣荒難避免”
中石油重金打造天然氣業務,顯然是深知中國天然氣市場的旺盛需求和供應短缺。
據息旺能源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國內月均供氣缺口將達到2.57億立方米,即日均857萬立方米。
中石油和中海油為了滿足國內的天然氣需求,均加大了生產量和進口量。今冬明春,中石油將安排天然氣商品量320.4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8.0%;中海油將從海外進口1000萬噸LNG,折合130億立方米,加上自有海上氣田產量,總供應量可達227億立方米,同比去年增加54%,可滿足國內天然氣兩成需求。
但這仍難以滿足國內劇增的天然氣需求量。
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石油(601857)市場年會上,中石油規劃總院管道所副所長楊建紅表示,由于地下儲氣庫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調峰需要,中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的氣荒至少在兩年內仍難以避免。
楊建紅預計,兩湖地區尤其將存在較大缺口,相當一部分內陸二線城市天然氣供應仍將受到限制。而廣東、廣西、云南等部分地區至今仍未用上天然氣。
據了解,中石油目前經營著中國70%的石油管道和90%的天然氣管道。中石油計劃在2015年前在現有的5萬公里管道網的基礎上增加4萬公里(2.5萬英里)的管道。
“昆侖能源的整合行動和中石油的管網建設是相互配合的。”中石油內部人士稱。
不過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認為,目前天然氣荒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并未放開,單憑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二三家企業的力量,中國天然氣的需求顯然難以滿足,中國政府應該放開天然氣市場,讓更多的企業來從事天然氣開采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