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記者從長慶油田采氣五廠03區塊數字監控中心了解到,承擔12口氣井集輸任務的13集氣站,原來需要手工操作分析的24個工作項目全部實現智能化控制。
蘇里格氣田2013年建成200億立方米生產能力時,上萬口氣井和上百座集氣站將同時投入運行,最少需要各級各類管理、操作及井站值守人員4000人。在長慶油田用工總量控制在7萬人以內的情況下,氣田傳統管理模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現代化工業高效管理的需求。2009年年初成立的采氣五廠,在不增加投資的前提下,大量吸收國內外氣田先進的管理技術,借鑒蘇里格氣田已經形成的成功經驗,大膽創新,持續探索,促使氣田由數字化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過渡。
在蘇東13集氣站,這個廠通過對關鍵核心設施設備的優化升級,氣井、壓縮機、分離器和閃蒸分液罐等設施的壓力和溫度與液位等運行參數全部實現遠程監控和高限報警。
智能化集氣站,推進傳統條件下組織勞動架構的徹底改變,也大大提高了氣田每個管理環節的管理效率,在氣井巡井速度上,電子巡井比人工巡井速度提高800倍。氣站緊急情況下的天然氣放空、點火速度由原來的10多分鐘縮短到現在的幾秒鐘,且安全程度成倍提高。同時,前端看井及操作人員用工數量大大減少。
采氣五廠廠長劉占良說:“今年,我們3個智能化集氣站改造全部完成投運后,集氣站值班人數可以由原來的18人減少到3人,且值班人員的勞動強度比原來大大降低,工作環境也大大改善。”
目前,蘇東13集氣站智能化管理方式,已作為長慶油田管理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的成果,在全氣田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