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中國)公司副總裁西川孝志琢磨著,雖然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正式終結,但隨著中國市場的壯大,外資也將分得更大塊的蛋糕,這筆賬依然還是很劃算。
接下來東芝要側重復合型應用,即把那些好的環保產品融合起來打一套節能減排的組合拳。
12月1日,中國開始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這意味著中國境內所有內外資企業統一了全部稅制,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終結,內外資企業將在同一平臺上展開公平競爭。
坐享30多年優惠政策的東芝(中國)公司也將失去一直以來受到的優待。中國將對其與本土企業一視同仁。
東芝(中國)公司副總裁西川孝志琢磨著,雖然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正式終結,但隨著中國市場的壯大,外資也將分得更大塊的蛋糕,這筆賬依然還是很劃算。
東芝(中國)公司副總裁西川孝志
雙重標準?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歐盟計劃在未來四年內逐步提高冰箱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并將能效標準提高到A+++級。該計劃對東芝有何影響?東芝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西川孝志:東芝在每個地區出售的產品只在當地制造。比如在中國出售的產品在中國當地制造,在歐洲出售的產品在歐洲當地制造。
這并非意味著東芝對中國和外國實行雙重標準。中國的能效標準跟歐洲、美洲有差異,東芝的產品也會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能效標準來做。中國的產品也肯定按中國的能效標準來生產,而產品的質量在各國之間是沒有差別的。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國務院決定對外資企業自2010年12月1日起,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您怎么看這一政策下的中國投資環境?外企“超國民待遇”在中國的終結,對東芝有何影響?
西川孝志:對于東芝等外企來說,中國以前的優惠政策有所改變,但隨著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壯大,外資企業通過市場的拓展,應該可以消除政策方面的負面影響。
除了家電,東芝還有個很大的支柱產業,就是能源和環保。尤其是在中國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東芝的環保業務面臨很大機遇。
電力方面,東芝控股的美國石油公司正在中國投建4座核電站,其中浙江有2座,山東有2座。水電是最好的清潔能源,東芝在杭州有合資企業,直接參與中國的水電建設。火電方面,東芝力求用最新的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技術,與中國的伙伴合作,來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
新能源投資過剩?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你怎么看中國的清潔能源市場?
西川孝志: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肯定會帶來發展綠色產業的需求。從另一方面來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會對氣候產生相應的影響,中國在這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精力。
中國很多企業在搞綠色產業,不能說東芝有多么好,因為中國的企業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但中國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產業發展太快,很多企業跟不上市場的發展。對于東芝來說,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