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大學高材生,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再到躋身全球光伏行業排名第六的阿特斯陽光電力創始人。看似順風順水的發展經歷,阿特斯創始人瞿曉鏵卻用“篳路藍縷”來形容他在創業之初的狀態。
瞿曉鏵在一個人、一張訂單的情況下,開啟了阿特斯的發展之路。2006年底,瞿曉鏵創辦的阿特斯陽光電力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光伏一體化企業。目前,阿特斯陽光電力組建出貨量已位居世界第六。
在這光鮮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2011年1月20日,理財一周報記者來到位于蘇州鹿山路的阿特斯中國總部,對瞿曉鏵進行了專訪。
如今名利雙收的瞿曉鏵,并沒有“大佬”的架子。回顧10年創業路程,瞿曉鏵表示,在事業發展中的每一步,都有挑戰,但當你真正跨越這些挑戰后,回望過去,這些困難其實僅僅是“細浪”而已。展望未來,瞿曉鏵更多地表現出對該行業的憧憬以及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的勇氣。同時他也表示,不排除阿特斯在未來回歸A股的可能性。
十五年前光伏行業無人關注
理財一周報:在創業前,您已經是加拿大ATS公司
太陽能事業部亞洲區副總裁,事業發展穩定,怎么會想到自己創業?
瞿曉鏵:我的個人經歷相對還算豐富,可以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己創業可能也是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轉軌。
我本科是在清華大學讀物理的,后來去加拿大讀了物理碩士學位,博士期間讀的是半導體材料。1996年畢業后去了安大略省,雖然是電力公司,但做的不是傳統行業,我一去就進了
太陽能光伏的研發組,兩年后去了ATS工作,我覺得當時ATS的老板很有遠見。當時的ATS主要做傳統的設備制造,但在做傳統設備制造業的同時,也開始進入
太陽能行業。
不過
太陽能行業在ATS整個公司中是一個比較小的部門,做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像碰到玻璃天花板一樣。我當時就在ATS太陽能光伏組工作,但作為公司中的一個小部門,做的事情有限,施展的空間也有限。當時大家談到太陽能的時候,主要應用是離網的,但我覺得有另一個做法,其實可以有一些更廣泛的運用,我想做一些嘗試,在原來的公司沒有機會,所以做到一定程度覺得總是要嘗試,實現一些自己的想法。
理財一周報:作為一個行業的開拓者,在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的情況下,寂寞嗎?
瞿曉鏵:我覺得也沒有,人的生命中總是有不同的挑戰,當創業的時候,公司規模小,資源也少,事必躬親,所以不寂寞,每一段時間都很充實,都在迎接不同的挑戰。
理財一周報:當時您所在的ATS的規模已經不小,但他們所經營的太陽能行業一直在虧錢,在這種狀態下進入這個行業不害怕?當時的行業狀況如何?
瞿曉鏵:我算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的,在1996年進入太陽能光伏行業時,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挺不錯,雖然小一點,但我一直有些想法,想把這個行業做大。
當時這個行業全世界一年的安裝不到100兆瓦,可能就是幾十兆瓦。當時的光伏行業我認為是一個關在衣櫥里的行業,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更沒有人關注。
抵押房子創辦阿特斯
理財一周報:從您畢業到準備創業,其間您僅工作了5年時間,原始資金怎么來?
瞿曉鏵:這個事情其實也非常巧合,可以用踏破鐵鞋無覓處來形容。很多時候成功或者獲得成功都有一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但是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積累到這個點上,拿到這個訂單也會覺得很容易。
當時有創業的想法是,將太陽能應用多樣化,要開發太陽能應用產品,我當時拿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太陽能在汽車上的運用。巧合的是,當時德國大眾公司正好需要一款太陽能產品來為其庫存車做日常供電,當時可以選擇太陽能或電子開關等節電設備,但大眾公司負責這個項目的高層管理人員愿意在
新能源上付出。
當時大眾公司搜出一些跟太陽能有關的行業,就像發英雄帖一樣向這些公司發出邀請。他們希望找一個既懂得太陽能,又能懂得產品設計,能夠用太陽能產品設計出一款汽車的人。
不過當時這樣的人不多,我算是幸運,正好在這個行業做了好幾年。我在ATS公司長期做商務,對于怎么做商務,計劃書,與客戶溝通已經有了幾年的歷練,正好能把這幾方面能力結合在一起。當時大眾向幾家公司招標,我們這一款設計是唯一一個在功能上能夠滿足大眾產品要求的。幾家產品經過測試后,只有我們一個產品滿足功能要求。
此外,我所服務的ATS公司本來就是汽車業中的一員,我對汽車業和汽車業的質量體系有一定的了解,當時這個節點上正好找到一個幾方面知識都有的人不是很容易。
理財一周報:所以大眾最后選擇了你們?但當時您依然在ATS工作,還沒有自己的工廠?
瞿曉鏵:拿到這個訂單,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也就成了阿特斯的第一個產品。我記得是在2000年的9月份,我完成了這個產品的設計以及商業計劃書,給ATS的老板看,其實在當時,這是存在風險的,誰也沒做過,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如果做成了,對ATS也是有好處的,但從當時的成本上看,只能放在中國做。如果當時ATS想要自己做,我依然是他們的雇員,我也沒意見。但他們覺得對中國不了解或太遠,那我就自己干。最后ATS決定讓我自己干。在投資方面我們做了一個組合。,我拿我的房子進行抵押貸款,獲得了幾十萬元,ATS公司貢獻了一部分設備,當時我們項目中的設備直接可以用。同時項目本身可以消耗ATS很多部件庫存,所以也是一個三全齊美的事情。
赴美上市趕上好時機
理財一周報:拿到訂單后就準備回國生產,當時你們將廠址設在常熟?為什么會選擇常熟?
瞿曉鏵:當時選點有個過程,對地域沒有偏見,還看了美國、加拿大,我們拿到的是大眾的訂單,沒有規定必須在哪里做。國內看了上海、蘇州、湖州、廣州、深圳、東莞、盛澤等。但最后選在了常熟,常熟屬于大蘇州范圍內。
選常熟是因為地域上離上海、蘇州很近,交通方便,同時正好看到一個非常漂亮和適用的廠房,再加上常熟地方政府非常親商,做事效率比較高,最后一個方面我是常熟人,于公于私都比較有利。
不過當時的廠房是租的,直到2006年上市后才開始自己修建廠房的。
理財一周報:聽說你們創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
瞿曉鏵:對,運氣比較好,第一年收益就不錯。當時國內太陽能行業大都走的是“大規模生產投資—產業鏈—組件生產”這條道路,但我們定位在應用產品上,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就商業模式而言當時有兩種,一種是縱向集成模式,另一種是橫向集成模式。不過我們采取了“倒金字塔”式的結構,把組件作為我們的最主要的盈利點。
理財一周報:在連續幾年盈利后,2006年便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在創業之初就想好要在納斯達克上市?
瞿曉鏵:說創業之初就想上市,那是把自己拔高了,創業之初想的主要是覺得太陽能這個行業是能夠造福子孫后代的行業,自己學到的東西可以做一些事情,想法很樸素,能夠做一個造福子孫后代同時又能實現自己夢想、養家糊口的事情,事情是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理財一周報:當時你們是以組件這塊業務單獨上市的?
瞿曉鏵:那時候太陽能企業比較少,我們是先行者。上市時機比較好。如果再晚半年或者一年,純組件公司實現上市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理財一周報:從創業到上市,其間有遇到過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嗎?
瞿曉鏵:困難每分鐘都會遇到,毛主席有句詩說得很好,“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的理解就是這樣,在事業中每一步都有挑戰,就像五嶺逶迤一樣,當你真正跨越這些挑戰后變成細浪了,烏蒙磅礴跨越后就像泥丸一樣。做公司和做事業每分鐘都會遇到挑戰。當公司銷售額有300萬元美元時,有300萬元美元的挑戰,到了3億美元時有3億美元的挑戰。
理財一周報:現在阿特斯全年銷售額有多少?
瞿曉鏵:2010年大約有15億美金。
太陽能行業今年進入整合期
理財一周報:經過十年發展,太陽能行業較您創業時,有了長足的發展,您怎么看當下的太陽能光伏行業?
瞿曉鏵:確實,和之前相比,今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光我們阿特斯,去年已經做了800兆瓦,2011年肯定超過1000兆瓦,估計能到1300兆瓦。去年全球總的安裝量已經到1500兆瓦。1987年,我到加拿大兩三天后,我的教授說我要給你開個Email賬號,這個東西很好。當時除了學界沒有人用Email,誰能想到現在的世界會是一個網絡的世界。我覺得太陽能也是這樣。當然整個行業的生態也發生了變化。我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BP太陽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其他的還有殼牌、夏普等。直到2006-2007年我們在看這些公司時依然高山仰止,他們是行業的領跑者,似乎是不可能超越的,但是短短的時間,像BP、殼牌已經基本上離開這個行業了,像夏普、三洋這些公司,雖然它們仍在發展,但可以很輕松地被追上、被超越了。
另外,太陽能光伏行業起的作用也已經今非昔比了,已經從僅僅為邊遠地區、無電地區電力化、節能燈擴展到整個骨干電網,在大能源上的節能減排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這個行業的主導者,從原來一些大公司轉成現在主要由一批創業公司、百分之百精力做太陽能的公司。行業生態有了較大改變。
理財一周報:但我們在看到太陽能獲得大發展的同時,產能過剩也伴隨其中,您怎么看當前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瞿曉鏵:從中長期來講,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需求,以中國為例,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這是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向世界做出的承諾,但實現這一目標難度很大,離2020年只有九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還在發展中,能源需求還在增加,中國已經變成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中國對于節能減排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世界也要求我們承擔這些責任,我認為所有成熟的
新能源技術在往后的十年、二十年都有很大的需求。
從短期來看任何行業都有周期性的發展,因為國家政策、產能的擴張和國家政策的引入不是同一節拍的,會產生一個周期性的變化,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有周期性的。如果一個行業有出現兩三年的過剩也不是件壞事,能使這個行業進一步整合,更加規范。太陽能是個清潔能源的好東西,但是目前成本還是相對比較高,要使太陽能大規模使用,一方面政府要對其給予更多的支持,使
新能源更快擴張,達到一個規模效應。另一方面,我們太陽能行業自身也要把成本下降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
理財一周報:您曾向媒體表示,2011年阿特斯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的產量由2010年的800兆瓦擴產至1300兆瓦,如此一來,如何保證銷售與擴張步伐一致?
瞿曉鏵:2009年年中電池片產能是270兆瓦,2010年2月達到400兆瓦,2010年7月800兆瓦。在今年2011年年中,我們組件將達到2000兆瓦的產能。即使在這個產能上,我們本身還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現在客戶要求也非常高,不僅要求規模大,更是對產品質量和品牌提出要求。據我們了解,目前國內的幾家一線廠商銷售都比較飽和,其他二三線廠商情況就差很多了。
理財一周報:在太陽能光伏進入收獲期后,不少小企業也開始紛紛介入該行業,中小型企業的介入對行業競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瞿曉鏵:所有行業在成熟之前都會經歷充分競爭,產能過剩,其實是不可避免的。我個人認為太陽能行業今年開始進入行業整合期,理論上講不適合小公司進入的,當然做產業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如果有企業家愿意投入,我也樂見其成,希望他們成功。
亞洲資本市場給太陽能更高定價
理財一周報:從阿特斯在納斯達克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其股價上市之初最高上漲至51美元,目前一直在14美元左右徘徊,近期美國一家機構再次上調你們的公司股票評級,調至“買入”評級,對公司未來發展您怎么看?
瞿曉鏵:對于股價我們不好評價,我們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ATS也是一個具成長性的新公司,我們有不少要改進的地方,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于說股價的變化我相信價值自有公論。
在公司發展上,阿特斯這幾年銷售額、市場地位上升得很快,我們在2009年、2010年連續幾年排在行業前十,去年年報還沒公告,估計是在第6名。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五,占百分之十市場份額的一線太陽能企業。我們不想當暴發戶,要做的是恒星,不做流星。
此外,我們必須做全球規劃,新興市場的份額也會不斷增加。
理財一周報:未來會考慮在A股上市嗎?
瞿曉鏵:國內的資本市場,以及亞洲的資本市場,我們挺感興趣。作為一個以中國為基地的公司,對本土的金融市場及融資手段都是很關注的。亞洲金融[3.600.00%]市場對于太陽能板塊的估值要比歐洲、美國高很多。美國太陽能公司市盈率通常為6-10倍,國內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理財一周報:在此前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20人獲聘“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您也是其中一位,同時您也是阿特斯研究院的教授,身兼數職,如何平衡生活?
瞿曉鏵:其實說起壓力,我覺得真的還好。幾十年下來也行了萬里路,讀了萬卷書,也看到了人生百態,所有都看過后,當生活和事業有新挑戰時,都用平常心對待,沒有什么壓力。努力做事,對得起自己、員工、社會,至于說上天對我們有什么回報,那是上天的事情。
光伏 光復能 太陽能
上一篇:
日照掃平高層建筑太陽能光熱技術瓶頸
上一篇:
國內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項目開標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