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端午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06-17 訪問:次
環保作文:解說端午
何一
側躺在軟軟的,如沙發一般的車座上,無聊的聽著FM93交通之聲,望望手表,瞧瞧大街上的人們,一個個興高采烈,什么門上啊窗上啊,都插上了艾葉艾草。猛地猜想起來今天是“端午節”!手舞足蹈的我,立刻坐到了了電腦面前,手如箭飛,刷刷的持筆速寫。可不能什么都沒有就空寫一通吧?于是,我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
調查渠道 涉及方面 了解內容
上網 端午節的來歷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看報或看電視 端午節的風俗 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聽爺爺講述 過端午節的涵養 現在過端午節,不只是要過節,還要懂節,比如說屈原投江這種愛國情懷的詩人就不能忘記!過節日的同時要懂得尊重節日,尊重列祖列宗,
上網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一系列的調查,讓我更充實了對端午的了解,“不能過節,還要懂節。”這種風尚是值得我們去追捧的。
我們的端午是不是已經“褪色”了呢?不再是以前那么純正的古老風俗,而是對節日的“應付了事”?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夠尊重每一個節日!
上一篇:端午節的來歷
上一篇:流感襲擊全球 你做好措施了嗎?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