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舉行的一次沙漠越野賽中,中國西藏隊猛打猛沖,取得了第二名的驕人成績,僅次于世界戶外實力最強的法國隊。但是,因為在比賽途中丟棄了兩個裝食物的塑料袋,西藏隊被罰20分鐘,名次驟降。第五,獎金也由6萬元降到1萬元。由于兩個塑料袋損失5萬元,這就是為環保和規則付出的代價。大家無不扼腕嘆息。
也許有人覺得這有點小題大做,不就兩個塑料袋嗎?犯得著處罰這么嚴重嗎?中國登山協會的裁判解釋說,在戶外運動中,環保被置于特別重要的位置,戶外運動愛好者大都是環保主義者,每個運動員產生的不可降解的垃圾都要帶回城市,不能扔在野外。所以,在戶外運動中有句經典的話:“什么都不留下,只留下腳?。皇裁炊疾粠ё?,只帶走照片。”
眾所周知,塑料袋質地輕薄,使用便捷,已成為大多數人離不開的日常用品。但是,由于塑料袋含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有機硅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非常穩定,要經過數百上千年才能降解。塑料瓶、玻璃瓶等,也不例外,對自然環境已造成巨大危害。
近至北京香山,遠至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巍巍昆侖雪山,“白色垃圾”隨處可見,與美麗的風景極不協調。在城市里,一些體育賽事結束后,留下的往往也是一地垃圾。媒體曝光過許多個案,并把矛頭指向亂扔垃圾的觀眾。
其實,不光觀眾在扔垃圾,運動員也在扔。筆者經常在一些足球場邊看到,一場球賽后,礦泉水瓶、紙巾、塑料袋被扔得到處都是,與綠茵場極不協調。有些球場的廁所離得遠了點,球員們甚至隨便在場內找個角落“解決問題”。
環境保護不只是口號,還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不重視環保,說小了是沒有注意,說大了是素質問題。在觀眾眼里,運動員是英雄、是榜樣,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如果運動員都不注意環保,放松對自己的約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很大。
姚明曾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該機構首位“環保冠軍”,他表示:“作為一名運動員,我相信體育運動對于人們提升環境意識而言意義重大。我將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一起努力,倡導他們種樹,使用節能燈,收集雨水……”但愿每個運動員,都能成為“環保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