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紀樂樂 滿朝旭)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6日)北京市今年第一次小客車指標搖號落下帷幕,近182萬人參加20195個普通小客車指標的搖號,最終普通小客車指標中簽比是110.7:1,相比去年12月的99.5:1,繼續下降。上百萬人的期待之下,北京市小客車指標管理信息系統甚至一度癱瘓。
中簽比仍然“居低不上”,但這次搖號跟往年有兩點不同。一是這次搖號中,普通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有181萬多個有效編碼,實際搖號序號總數卻超過223萬。這40多萬的差距是因為,今年北京開始實施階梯中簽新政策,提高了“久搖不中”市民的中簽率,出現了一部分市民“一個人對應多個號”的情況。第二個特點是新能源小客車車第一次進入北京搖號系統。只不過,由于這次新能源車的申請人數少于配額,所有的申請人都無需搖號,全部自動獲得指標。
由于這次只有1428個個人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沒有達到1666個新能源指標數,所以根據規則,所有的申請人將可以無需搖號,全部自動獲得指標。北京市交通委委員榮軍告訴記者,此次搖號剩余的238個指標將會挪到下一期搖號中繼續使用。
榮軍:新能源指標個人指標這塊如果沒有使用盡,會移到下一期搖號指標中繼續使用,但是整個新能源車指標不會跨年度使用。剩余的新能源車指標,也不會轉移到普通小客車指標上。
在此次申請購買新能源車的市民中,有200人第一次參加搖號就選擇新能源車。張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他選擇新能源車的初衷是源于目前非常嚴峻的環境問題。
張先生:現在污染那么嚴重,在市內開里程還夠用,充電各方面還應該有保障一點,上下班開車或有事開出去的話,我回來在家里也能充上電,別的地方供電設備是否完善影響不大。
而申請新能源車的另外1228人都是從普通小客車搖號中轉過來的。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許心超:我認為,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他既然選擇了新能源汽車,他對它的充電條件應該進行了一個了解,所以我假定他們對自己的充電條件有一個客觀的認知。第一批這1428個市民,包括我們的企業、政府以及各方人員能夠善待。
昨天(26日),天津也進行了第一次小客車搖號。符合條件的人超過13萬,中簽率同樣不高,僅有不到4%。特別是,在放出的910個節能車指標面前,僅有125個人申請,而申請單位更是一個都沒有。
新能源遇冷,其實并不在意料之外,有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爭議,也從未停息。電池性能過不過關、是否存在地方保護、是發展純電動還是混合動力,都是爭議的焦點。昨天,北京經信委網站公布,北汽和比亞迪的兩款電動車入圍第一批第一期《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以及產品目錄》。
混合動力車為何沒能入圍,又會為大家的購車產生什么影響?
早前《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審核備案管理細則》一出,就引發質疑。細則將混合動力汽車踢出《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外界猜測這是在給北汽提供方便,因為北汽只有純電動汽車。
對于入圍目錄,北京經信委表示,江淮、北汽、比亞迪、華晨寶馬、長安汽車等企業提出申請,其中北汽和比亞迪各有一款電動車完成驗證測試通過審核備案,進入了第一批第一期《目錄》。這一結果雖然打破了北京市保護本地企業質疑,但北京不補貼混合動力車型,仍然讓業內感到一些遺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我曾經說過,純電動汽車能不能代替汽油車,現在沒人敢說肯定,但是混合動力代替汽油汽車這是基本上大家肯定了的趨勢,所以混合動力使用的范圍和達到的節油效果,都不亞于或超過純電動汽車。
在北京市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與國家相一致,但國家和北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為了豐富購買品種,打破地方保護,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四部委近日在公告中再次強調,示范城市或區域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
北京市經信委汽車處朱曉龍表示,第一批第二期目錄將在3月中上旬公布。對于新能源車的使用,北京市民姚先生也是第一次搖號就選擇了新能源車,但是他表示并不會急于購買,還要再仔細研究北京新能源車目錄再做決定。姚先生對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仍然心存顧慮。
姚先生:最好還是以電池為主,但是備點應急用油,就是最后剩幾升油,可以找充電站。否則的話,心里不太踏實。
?。ㄔ瓨祟}:北京購車搖號中簽比再降 不需搖號新能源車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