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正接受調試)
紅網見習記者 易添麒 長沙報道
“電動公交車坐起來沒那么吵,車廂內也比較干凈。”每天往返于洞井鋪和井坡子之間,長沙市民黎甜總是盡量乘坐103路公交車。車廂干凈或許是因為投入使用時間尚短,不過電動公交車確實對城市環境保護大有裨益。
目前長沙已經有100多輛純電動公共汽車,這些整車均來自于雨花經濟開發區內的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這里也是比亞迪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最大基地。
近日,廣東珠海市茂達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郴州經濟開發區正式簽署協議,在郴州經開區興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2018年全面達產后可年產各類新能源汽車50000輛。
湖南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那么距離滿城遍布零排放的電動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湖南還要走多遠?
10年等來發展“元年”
2003年,從電池生產研發起家的比亞迪踏入汽車生產研發領域。在發展初期,比亞迪就將電動汽車作為發展汽車產業的起點。直到今年,比亞迪才迎來銷量之春。
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相對于去年10億元的銷售額,差不多將翻10倍。
業內甚至認為,今年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
“沒有瓶頸。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的瓶頸已經在‘三十條’中被破除得一干二凈。”長沙市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曉州這樣形容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
周曉州口中的“三十條”,指的是國務院7月下旬剛剛發布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將發展新能源汽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對充電設施建設及相關政策體系的完善進行了規劃和指導。在周曉州看來,該《意見》最大的閃光點在于堅定地破除了限制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地方保護主義。
此前,很多大城市都設有自己的新能源車推廣目錄。想進入當地銷售生產車企必須到本地設廠。這樣的地方保護主義讓車企無法打開有廣闊消費需求的地方市場。
《意見》明確,各地區要執行國家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廣目錄、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生產的電池、電機等零部件等違規措施。
以純電力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迎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搶占新能源汽車發展先機。湖南省也發布《關于我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為湖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推廣目標、政策支持和配套環境建設等工作予以確認。根據這一規劃,2013年至2015年,長株潭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目標任務為6100輛,其中公交車1500輛,專用車650輛,出租車、私人用車和公務車等乘用車3950輛。
“這幾個月以來政府、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讓我們感覺新能源汽車一步邁入了春天,又快步走進了火熱的夏天。”周曉州說。
(原標題:普及新能源汽車,湖南還要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