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一個人靜悄悄地起來,背上一個大布袋,然后默默地來到三亞灣的沙灘上,伴著晨練的人們,開始她周而復始、毫不言悔的工作——撿拾沙灘上的礦泉水、易拉罐、碎玻璃……從海虹廣場到凱賓斯基酒店,再折回來又到海月廣場,一趟又一趟,沙灘上不知留下了她多少足跡。她,就是環保使者、低碳生活的踐行者——鄒曉云
這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大姐,關心環境、關注氣候變暖。多年來,鄒曉云一直在忙碌著,她的生活也充分符合“低碳生活”的標準,甚至,還超過了這個標準。
近三年來,沒有用過一個塑料袋;一年到頭,她家里的冰箱長期處于“休眠”狀態……鄒曉云介紹,在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少放油,少吃油不僅對身體有好處,而且可以減少油煙的排放,也就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關于節電,大家不要以為關燈就行了,其實有很多細節是可以節約電的。”鄒曉云說,比如看完電視后要把插座拔掉,電視、音響的音量盡量調得小一點,這都可以節約電。
對垃圾的分類,鄒曉云也同樣非常關注,她會把盒裝牛奶的紙盒分類到紙類里,而把吸管分類到塑料類里,把裝醬油瓶的瓶子分到玻璃類里,把瓶蓋和塑料拉芯分到塑料類里。
全家成員在她的帶領下,都養成了低碳節儉的生活習慣。孩子們用洗衣水拖地板、沖廁所,用淘米水澆花;家里人都是隨手關燈,盡量吃綠色食品,多喝水,少喝碳酸類飲料;鄒曉云出門總是乘坐公共汽車,出門必帶環保袋……(胡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