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
根據“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到2010年年末,全國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減少10%。過去四年間,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力推減排,今年年初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末,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經比2005年減少了13%,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中的環保目標,水中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則減少了9.66%,完成任務也是指日可待。這是我國第一次有可能完成五年規劃中的環保目標,但在今天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張力軍副部長卻在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去年同期上升而擔憂。
張力軍認為有個幾原因導致了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一是今年我國資源性工業產品產量過快增長,其次是西南地區的特大旱情致使一些地區的減排工程建筑緩慢,再有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出現了減排松懈的情緒,認為減排任務已經完成,可以松口氣。
中央政府已經注意到了減排不容樂觀的形勢。張力軍介紹說,國務院在5月初專門召開了節能減排的工作會議,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再次繃緊節能減排這根弦。為了繼續營造減排的高壓態勢,5月中旬,環保部公布了2009年各地減排的成績單,對沒有交出合格答卷的地方政府和企業,不僅曝光,而且還采取了限批的措施,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地區和企業不得被批準新建項目。
張力軍說,點名曝光和限批的措施震動了地方和企業,在今年剩下的幾個月時間內,環保部會不斷對減排工作發出預警。
此外,張力軍還特別介紹了減排的問責制。他認為,“十一五”減排前四年取得的成績與地方主要領導人的問責制密切相關,也就是完不成減排任務的地方官員將被追究領導責任,并且這項問責是由監察部來實施的。
張力軍特別強調,盡管地方行政長官會經常變動職位,但這并不影響對官員們的環保考核,因為每年環保部都會對地方有一份考核成績單,哪一年沒有完成,哪一任的官員就要負責任,責任不會隨著職務的變化而減輕。張力軍還介紹說,在一些地方,為了解決責任問題,甚至明確規定,環保任務沒完成的官員不得升遷或調動。
今天,環保部還發布了2009年全國的環境質量狀況公告。公告稱,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為: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較重;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部分城市的酸雨污染仍較重;道路兩側區域夜間噪聲污染較重;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