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管理評價結果出爐。昨日,南海區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90家環保誠信企業獲“綠牌”,20家企業被亮“紅牌”,另有64家企業被亮“黃牌”。
相比2008年度環保信用評價,“紅牌”企業減少了18家,“綠牌”企業增加了25家,“黃牌”企業也增加了26家。同時,今年納入南海區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管理的企業,從去年的197家提升至252家。
羅村、丹灶、九江企業無“紅牌”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被亮“紅牌”的20家環保嚴管企業中,桂城街道有1家,西樵鎮3家,獅山鎮9家,大瀝鎮4家,里水鎮3家;羅村街道、丹灶鎮和九江鎮無企業上環保“紅牌”榜。
在“綠牌”的環保誠信企業中,西樵鎮占32家,數量居南海8個鎮街之首;羅村街道則最少,只有2家。而在被亮“黃牌”的環保警示企業中,獅山鎮數量最多有27家,九江鎮則只有2家企業。
記者從環保局公布的評價結果中發現,90家“綠牌”企業,除了少部分酒廠、藥業等污染較小企業外,大部分仍集中在陶瓷、鋁型材、紡織、電鍍等傳統重污染行業;而在20家“紅牌”企業中,陶瓷和鋁材企業分別占6家和5家,其他“紅牌”企業分別來自制紙、五金噴涂、皮革、風機、電鍍等行業。
南海區環保局總工程師萬軍明表示,“紅牌”企業的大幅減少和“綠牌”企業的增多,說明南海近兩年來的環境整治取得了成效;而傳統重污染行業大量上“綠牌”榜,也說明鋁型材、熔鑄等行業的專項整治讓這些企業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綠牌”企業最多的西樵鎮為例,西樵對污水實行了集中式處理,這比以前分散處理效率更高,也進一步減少了企業偷排的空間。
今年啟動信用修復制度
南海區環保局表示,按照評價指標體系,在廢氣達標排放等5項污染控制情況,沒有環境污染事故(事件)發生等5項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情況,以及沒有經查實的環境污染信訪投訴案件等2項公眾監督情況,全部符合考核指標的,則被評為環保誠信企業,用綠色牌標示。
如有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發生一般或較大污染事故等8項情況之一的,則該企業將被評為環保警示企業,用黃色牌標示;而發生重大或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等6項情況之一的,企業將被評為環保嚴管企業,掛紅牌。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環保信用管理評價體系中,與去年“黃牌”和“紅牌”企業必須限期整改,不能通過監測驗收的企業將停產改造的規定有所不同,今年將啟動企業環境信用修復制度。
“‘黃牌’或‘紅牌’企業通過采取積極的整改措施完成治理任務,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將提高其信用等級,并及時將調整情況向相關監管部門通報,以及向社會公布。”這意味著“紅牌”企業如能積極完成甚至超標完成治理任務,可將信用等級上升至“黃牌”,甚至“綠牌”。
南海區環保局表示,這是一種更為動態和靈活的信用管理評價機制;同時,對于獲“綠牌”的環保誠信企業,環保部門將推薦申報“清潔生產企業”稱號,并推薦申報國家環境友好企業,還將在申報上市或再融資等方面享受環保核查方面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