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件較好的小區,可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廚余、一般、有害”四類;條件一般的小區,可進行干、濕垃圾分類試點。
■公共場所的垃圾分類工作將以軌交為重點展開。
■借鑒臺北等地經驗,研究從一并征收到分類征收的垃圾收費政策。
■在垃圾處理設施周邊擬建隔離林帶,加強垃圾處理設施的日常監查,重點關注焚燒產生的二噁英等特征污染物。
圖片說明:上海一小區內,居民正在把垃圾丟入分類垃圾桶。
東方網11月24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道,“上海正研究垃圾收費政策,進一步減少垃圾量。”“不能盯著向市民收費,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給居民配備不同的垃圾箱,方便市民投放。”
昨日上午,上海市政協委員年末視察組來到老港生活廢物綜合利用基地,針對垃圾分類和處理等問題展開視察工作。針對市環保局在專題匯報會議上提出的各項垃圾處理方案,政協委員或肯定贊許或獻言獻策,而當意見不同時,也不乏反對之聲。環保部門對扔垃圾進行收費的設想,就引發了最多的反對聲。
軌交站試點垃圾分類
市環保局在專題匯報上透露,未來將選擇小區建設、物業管理水平等方面條件較好的小區先期試點。
對于軟硬件較好的小區,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廚余、一般、有害”四類,對于條件一般的,可進行“干、濕”垃圾分類試點。對于非全裝修住宅的小區還應該做好建筑垃圾的分類工作。同時,還應同步完善社區外的分類收運體系,杜絕“里面分、外面混”的現象。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黃興華表示,今年申城將在原有基礎上再打造100個社區活動回收點,完善定時交投,從以家庭參加的“個人賬戶”向以居委、學校、機關、企業參加的“集體賬戶”拓展,并加大飲料紙包裝的專項回收力度。
政協代表楊榮華對此認為,要在垃圾分類源頭做到減量,必須將政策前置,對生活用品的過度包裝進行控制監管。還有代表指出,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太少,是目前公眾對垃圾分類意識缺乏的原因之一。
據悉,今后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以軌交為重點展開,選擇部分軌交站點試點分類容器的設置、分類投放的宣傳、分類收集的實施,培育公眾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
擬通過收費減少垃圾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需要一定的經費收入,市環保局認為,應盡快推出本市垃圾收費政策。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孫國棟表示,可借鑒臺北等地成功經驗,先易后難,研究從一并征收到分類征收(如從“隨水費征收”到“隨袋征收”)的收費方案,運用經濟杠桿,進一步使垃圾的源頭減量。
不過,許多政協委員認為生活垃圾收費會引起市民的反感。“不能只想著找市民收費,垃圾分類要加大市民參與力度,我更同意獎勵而非懲罰政策。”政協委員趙國靖在會上提出。
重點關注垃圾焚燒污染
“目前仍存在一些垃圾處理場周邊環境污染問題。”上海市環保局總工程師蘇國棟說,對于已經投入運營、在建、規劃建設的大型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周邊,政府將實施規劃控制,杜絕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同時,還要嚴格控制人流聚集性項目開發,結合實際實施防污染隔離林帶建設。蘇國棟表示,在已建成西側防護林帶的基礎上,擬建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北側及東側防污染隔離林帶工程,進一步加強日常監測和巡查,并對焚燒設施產生的二噁英等特征污染物予以重點關注。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同時表示,到2015年,申城將基本建成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爭取到2012年,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天,2015年達到2.7萬噸/天。未來將重點建設老港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廠,總規模為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