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獨家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23日表示, “十二五”期間可能開征環保稅,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國家稅務局揚州稅務學校教授高金平接受新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企業開征環保稅,除了增加一部分財政收入外,解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用甚微。
據了解,環保關稅是一種對國際貿易中有污染行為的保護。透過對從輸入國入口或送輸出往出口國的貨物所征收的關稅或稅款,作為對貨物未能達到關稅要求的環境污染控制的補償,以防止“環境方面的惡性競爭”及“廢物傾倒”。
25日,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教授高金平接受新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具有生態價值的稅費政策(如將對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費稅等),與政府的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在減少或消除環境污染、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仍然是當前和今后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瓶頸之一。”高金平說,隨著環境污染程度的加劇和污染范圍的擴大,治理與改善環境狀況的任務日益艱巨,要求財政提供的資金不斷增加。
他提出,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在保護環境的各項措施中,稅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征收環境保護稅則是籌集環保資金的最有效方法。
高金平認為,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很多,一些地方政府受利益推動,允許高污染的工業項目上馬,常見于個別發達國家將一些高污染的工業項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建設;環保部門罰款收入年年增長,環境卻每況愈下。
“只有在項目審批上事前把關,事中加強環保核查,從嚴執法,才能從源頭上解決環保問題。”高金平說,對企業開征環保稅,除了增加一部分財政收入外,解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用甚微。他認為現階段我國不宜開征環保稅。
同時,他提到,節能環保是新興戰略型產業,無論開征環保稅還是加強制污企業的整治,對節能環保產業都是利好。(新民網記者 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