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特派記者 張源 江西彭澤報道
“江西彭澤化工區日排萬噸劇毒污水入長江”、“嚴重威脅下游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居民飲水安全”——這是日前出現在各大網站上的一則爆炸性消息,彭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頓時吸引了億萬民眾關注的目光,尤其是長江下游安徽、江蘇、上海等地的百姓,不少人甚至為此擔心不已。
晨報記者實地調查后卻發現,所謂“萬噸劇毒污水”其實并不存在,當地居民并未出現大面積中毒、身體不適的現象。在彭澤磯山化工園區下游20多公里的安徽省東至縣,連續半年來水質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飲用水源地的水質標準要求,不會威脅到下游百姓的用水安全。
[現場直擊]
未見“劇毒污水”蹤影
江西彭澤縣磯山化工園區,距離縣城大概6公里左右,集中了一批精細化工企業。園區完全建成后共有11家企業,但目前大多數廠房都還沒有立起來,已經建成生產的有九江之江化學工業公司等3家,另外一家彭澤興達化工有限公司即將試生產。
由于園區內大部分企業還沒開始生產,放眼望去整個園區就像一片建筑工地。被指每天“試生產排出的強酸性廢水灌滿了約2公里長的明渠”的彭澤興達化工有限公司,其實還沒建設完工,廠區內幾間廠房都還在搭建。
昨天,記者對照此前報道的圖片,來到那條“2公里長的明渠”處,并未聞到什么特殊的氣味,水里除了一些生活垃圾外,也沒有看到明顯的工業污水。但在廠區大門外,擺放著五六個巨大的硫酸罐,罐體顯得有些破舊,距離這條最終匯入長江的明渠大約20米遠。廠里一位師傅告訴記者,廠子還沒開始生產,但因為之前把硫酸罐放在明渠里洗,被環保局罰過。
九江之江化學工業公司,被指向長江內直接排放劇毒強堿性廢水。記者繞廠區一周后發現,此前被拍到過圖片的“劇毒廢水排放口”已被填埋。企業負責人解釋說,那個口子根本不是污水排放口,而是該公司施工時不慎造成的滲漏口,在相關報道還未出現時就已經處理好了。
在磯山化工園區周圍,記者沒有看到居民聚集區,幾家企業的工人大多住在園區外。在園區一個主要路口處,記者看到了一塊“彭澤磯山印染化工集控區”的標牌效果圖,其中沒有看到污水處理廠的區域。
[居民心態]
開始擔心用水安全
彭澤縣馬當鎮也在長江邊上,距離磯山化工園區只有10多公里遠,鎮上的居民用水也都取自長江。排污的報道出現后,馬當鎮的居民用水安全突然間成為彭澤老百姓非常關注的話題,不少身處化工園區上游的縣城居民都替馬當鎮百姓擔心不已。“我們吃的、用的都是長江水,還真沒覺得水有啥不對。”馬當鎮居民朱健并沒有聽到“萬噸劇毒污水入長江”的說法,記者的問題倒讓他有些吃驚。記者走訪了鎮上其他一些居民,盡管不少人都擔心自己的用水健康,但最近這段時間,他們身邊都沒有親友因用水出現中毒或身體不適的情況。
“多少有點影響,所以明年我們的自來水廠要往下游再移6公里,還是離化工園遠一點好。”馬當鎮自來水廠廠長李世清說,他們是距離磯山化工園區最近的一個自來水廠取水點,鎮上居民的生活用水也都從長江里取。“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水質異常的情況。”李世清看到了“萬噸劇毒污水入長江”的報道,但他自己卻感覺沒啥動靜。“衛生防疫部門每個月來檢查一次,都要提水樣化驗的。要是水不能喝,我們早就停產了。”
盡管實際用水并未出現太大異常,但污水事件曝光后彭澤百姓對于化工園區的存在卻提出不少看法。“彭澤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置彭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之不顧。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是決策者的失誤!”在彭澤論壇上,一位網民的這番言論引發不少彭澤百姓的共鳴。
[環保局長]
如有萬噸毒水任由處置
“要真的日排萬噸劇毒污水,我這個局長隨便怎么處置!”彭澤縣環保局長劉南橋這兩天有些寢食難安,“萬噸劇毒污水入長江”的報道把他這個局長折騰得夠嗆。“我們園區里現在一共就3家企業在生產,就算把在建的興達也算上,4家企業設計的最高排放量,滿負荷運轉每天也才4287噸,哪來的萬噸毒水?”
氣憤之余,劉南橋也坦言被曝光的兩家企業的確都存在問題,只不過問題被媒體夸張和放大了。“興達根本還沒試生產,報道說的‘污水排放口’其實是排雨水的。企業為了省錢買了幾個二手的硫酸罐子,里面有殘余酸泥,他們就違規把罐子拿到排水明渠里去洗,所以PH檢測到了強酸性廢水。這個情況我們已經啟動了懲罰程序。”
“之江化工的氨水滲漏也被說成是常規排污。企業施工時操作失誤,造成管網局部破裂泄漏,這被發現后就馬上停產處理了。”劉南橋說,企業存在問題他們絕不護短,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說我們園區沒有污水處理廠,沒有遵守‘三同時’(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規定,這個不客觀。園區內3家在生產的化工企業,都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沒這個他們根本就別想開工。興達目前還沒試生產,污水處理系統正在同步建設,怎么違規了?”劉南橋對于此前媒體的報道非常不滿。
當晨報記者問到“為什么規劃里看不到污水處理廠”時,他解釋說,“三同時”要求的是企業環保項目的建設與主體要同時,園區內已經籌劃建設一個大型的污水集中處理廠,預計明年建成后能達到6000噸的排放量。“現在為什么沒建好?弄那么大個鍋,我們沒那么多人吃飯!現有的幾家都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是為了節約成本,規模不到硬上項目那是浪費。”
彭澤環保局副局長朱華優告訴記者,此前時常有媒體記者來當地就環保問題進行采訪,但不少“記者”或多或少都會在采訪之余提些額外要求,這讓他們苦惱不已。“去年有人來我們這里,張口就要15萬元。”報道“萬噸劇毒污水入長江”的媒體記者也是朱華優負責對口聯系的。“上周四來的,周五下午就走了。之后來過一次電話,說報道已經上網了,影響很大,問我為什么還沒有領導表態,還說他們將繼續做深度報道,但深度報道的稿樣可以先給我們看看。再之后,這個記者就找不到了。”
[企業回音]
日排萬噸就是扔掉半個廠
九江之江化學工業公司在磯山園區內算規模較小的一家,但一條新聞就讓這家公司一夜之間聲名鵲起。之江化工總工程師付居標看到記者來采訪,先拉著記者來到他們投資500多萬元興建的污水處理廠去看。“污水池是24小時運轉的,也不是今天才蓋起來,怎么能說我們偷排、偷放呢?”付居標說,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水,基本都是PH值在11-12左右的堿性水,經過污水處理后,必須在PH值、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標達標后才能排入長江。“我們目前每天的排放量大概在50噸左右,滿負荷生產時最多能有100噸。”
“要是真的日排萬噸劇毒污水,下游早倒了一片人了!”付居標說,報道所指的強堿性廢水其實就是氨水,如果以“強堿性”的標準計算,氨水的含量要達到17%,日排萬噸的話就是排放1700噸氨水。“我們整個廠子里所有庫存加生產總共擁有的氨水,才不到30噸。一噸氨水不含運輸成本都要4000多元,一天排1700噸要將近700萬元,我們會蠢到把廠子的一半扔江里么?”
當記者問到為何照片中觸目驚心的污水排放口不見了時,付居標回答說:“我們的確發生了滲漏事故,在加裝一個沉淀設備時工人不小心把池底撞漏了。這個情況我們已經停產處理了,滲漏最嚴重時,我在長江口那里檢測的氨水含量不到3%,通過陽光和風力作用揮發,不會對下游構成很大威脅。”但付居標也承認,滲漏事故大概造成1噸左右含氨水的廢水入江。
[下游影響]
不會影響上海居民用水
安徽省東至縣與江西彭澤縣交界,就在磯山化工園區大約20多公里處。東至縣環保局副局長江明禮告訴記者,東至縣境內距離磯山化工園區最近的一個水質監測點,近半年來從未發現水質異常現象。“我們是每個月查一次向市里上報,一個季度的數據再向省里上報。”
江明禮說,目前監測主要還是靠人工完成,與江西交界處一個24小時的自動監測站正在建設當中。“近半年來的例行檢查結果,長江水質都達到了地面水環境質量3級標準,有幾次還達到2級標準,符合國家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水質標準要求。”江明禮告訴記者,從安徽東至縣的檢測結果來看,磯山化工園區生產不會對下游安徽、江蘇以及上海等地的居民用水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