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mewo0"></strike>
  • <ul id="mewo0"></ul>
  •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 > 全球能源風險向亞洲市場聚集中國制定策略迎擊

    全球能源風險向亞洲市場聚集中國制定策略迎擊

    來源: 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12-06 訪問:

      隨著全球能源風險不斷向亞洲市場聚集,中國需要建立能源安全的全球風險處置策略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沈汝發

      “全球能源消費中心正向亞洲轉移。”近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上,能源安全再次成為與會國內專家和官員關注的熱點,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等有關研究機構專家認為,我國將面臨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能源需求國競爭加劇、國際能源資源壟斷、發達國家主導建立的能源市場機制等四大能源安全風險,“‘走出去’勘查開發利用海外資源,在全球配置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的必然選擇。”

      能源消費中心向亞洲轉移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安建認為,發展中國家已成為全球能源消費的主體,全球能源消費的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隨著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全球能源消費和貿易格局逐步轉變。

      據他介紹,2008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接近123億噸油當量,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近60%。其中,中國和印度兩個發展中大國能源消費分別占全球的17%和5.5%。發展中國家已逐步成為全球能源消費的主體。

      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長孟憲來介紹說,發展中國家處于一個工業大發展的時期,消耗的能源自然就比較大。我國是一個煤炭儲量、產量都比較大的國家,但石油天然氣等對外依存度都很高,占了一半以上,“目前是儲量趕不上產量,產量趕不上消費量的局面。”

      發展中國家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目前仍舊很低,不及發達國家的1/4,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能源消費需求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受訪專家指出,從能源消費區域格局看,全球能源消費重心逐步向亞洲轉移。

      2008年,亞洲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球的59%和44%,能源消費總量占29%。多位專家都認為,預計未來20年,亞洲能源消費將持續增加,2030年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份額將增加至48%,屆時全球能源消費增量的2/3將來自于亞洲。

      來自專家的判斷認為,隨著亞洲地區能源消費的持續增加,全球能源貿易中心也逐步向亞洲轉移。由全球能源資源分布的不均衡而導致的能源地區性和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中國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將更加嚴峻。

      中國面臨四大風險

      從受訪專家的評析看,根據能源消費規律,人均能源消費與人均GDP呈現全周期“S”形變化關系,即農業社會人均能源消費呈低緩增長趨勢,工業化發展階段呈快速增長趨勢,之后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社會財富積累水平不斷提高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能源人均需求達到頂點。

      王安建說,通過系統預測,2030年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費總量將從目前的56%上升至近70%,全球能源消費增加量的80%將來自于發展中國家。預計中國能源消費零增長點將在2030年~2035年間到來。

      面對未來20年我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多位專家認為,我國能源安全形勢異常嚴峻。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能源保障程度不斷降低,對外依存度將持續上升,預計203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75%,天然氣將近40%,而煤炭對外依存度也將接近10%。

      二是能源需求國競爭加劇。未來20年,我國不僅要面對發達國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同時面臨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巨大的能源對外需求。

      三是現有國際能源資源壟斷導致我國能源海外獲取困難重重。能源資源分布的不均衡、西方發達國家對現有能源資源和供應的壟斷以及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我國能源海外獲取形勢異常嚴峻。

      四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建立的能源市場機制,使得未來國際能源市場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國將付出更高的能源成本和發展代價。

      海外市場成必然選擇

      資源短缺已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未來能源安全風險,開拓海外市場成為我國的必然選擇。孟憲來說,由于礦產資源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礦產資源需求的迅猛增長和結構性短缺,決定了我國必須更多地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我國銅鐵等大宗礦產品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在60%以上,“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資源是我國的必然選擇。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京彬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礦業全球化,而礦業全球化必然要求勘查的全球化。跨國礦業公司和國外初級勘查公司,早就立足于全球重要成礦區帶,布局勘查開發工作。

      我國地勘單位也不能只局限于在國內重要成礦區帶上的找礦工作,在立足國內的同時,一定要有全球化視野,適應礦業全球化新形勢,在全球范圍內從事找礦勘查活動,拓展發展空間,海外創業,實行國際化經營。

      近年來,我國礦業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加快,不少礦業企業和地勘單位紛紛到境外投資礦產資源的風險勘查開發,但由于經濟、政治等多種原因,遭遇多重阻力,中國鋁業公司計劃投資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失利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孟憲來認為,失敗的原因既有政治因素、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也有國內企業自身的原因。一些企業自身準備不足,人才、技術、資金準備都不充分,對國外的法律、法規、環境也不熟悉,海外投資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時,由于國外跨國公司早就控制了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增加了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的難度。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促成了新一輪能源跨國并購熱潮。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成立相關協調機構,對“走出去”進行通盤考慮,統一管理;加大對國外礦產資源地質工作的法律法規的收集、歸納、研究,為國內礦業企業和地勘單位提供信息。同時,企業要加強前期的基礎性地質調查,盡可能地減少風險。

      地勘“走出去”四路徑

      在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能源勘探開發準入門檻降低。王安建、孟憲來、王京彬和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副主任付水興、中國地科院常務副院長朱立新等專家建議,地勘單位必須“走出去”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地勘單位有四種途徑“走出去”:

      一是以技術服務為切入點,實現從勘查技術服務到礦權風險勘查的轉變。地勘單位“走出去”首先從為一些大型礦業公司提供勘查技術服務做起,在服務過程中逐步熟悉當地的礦業政策、環境、礦產資源分布和礦業合作等信息,收集大量地質礦產資料,并逐步培養熟悉國外業務的人才隊伍,積累一定的人脈關系。

      繼而,在目標國設立公司,通過勘查選區申請礦權或合資合作獲得礦權,開展風險勘查和合作開發。這種模式既實現了地勘單位在找礦中由配角到主角的轉換,又可以避免到境外找礦的盲目性,降低風險性。

      二是地勘單位優選投資目標國,直接到目標國設立公司,通過申請或合作并購獲得礦權進行風險勘查開發。地勘單位具有很強的勘查技術和人才優勢,但往往資金規模小,融資能力弱,礦山開發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不足。

      因此,地勘單位應主要從資源產業鏈的上游向中下游拓展,低成本獲取礦權和勘探項目,通過快速勘查發現和擴大資源,使礦權快速獲得升值,再尋找與礦業公司合作,獲取增量資源的權益。

      三是以國際競標與合作獲取礦業權,開展風險勘查開發。付水興舉例說,埃塞俄比亞一家礦業公司擁有該國北部提格雷州9個勘探權和3個普查權,2006年該公司將擁有的礦權進行國際招標。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所屬中色金地公司對這家礦業公司擁有的礦權區進行野外考察后確定參與投標并中標。

      獲得礦權后,中色金地公司迅速組織技術和管理團隊進入現場,開展礦權區的地物化遙和槽探及鉆探工作。根據現有勘查成果,預計在該區將發現3~4個大中型銅鋅金礦床,有望結束埃塞俄比亞無有色金屬礦床的歷史。

      四是通過定向增資方式,投資并相對控股國外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進入礦業資本市場,直接參與國際勘查市場的競爭。投資初級勘查公司的好處有三點:一是所需收購資金較小,地勘單位能夠承受;二是因為這類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做過不同程度地質工作的勘查項目,具有一定發展空間,能夠發揮地勘單位的勘查技術優勢;三是快速進入國際礦業資本市場,并在參與公司的運作中學習國際化經營的理念和經驗,培養鍛煉熟悉國際礦業經營管理人才。

      新舊能源雙輪驅動

      進入新世紀,全球能源消費迎來新一輪持續快速增長。在受訪專家看來,從能源消費品種結構看,未來20年全球能源消費仍將以化石能源為主,石油、煤炭、天然氣三種能源消費量之和仍將占總消費的80%以上。

      除了開拓海外能源市場外,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我國也應同時挖掘國內市場的潛力,加強資源勘探,大力開發新能源,全面構建能源安全評估、預警與保障體系。當前,由于化石等能源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我國應加強資源勘探。原來勘探程度比較低,發現的資源量僅占開發量的1/3左右,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還有很大的潛力。同時,隨著勘探水平的提高,應加強深度找礦工作,發現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我國目前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不可持續,應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和能源消費理念,大力推動新能源科技和產業的發展,通過節能與科技進步,走出我國的低能耗、高發展之路,結合我國實際,未來應大力發展風能核能太陽能新能源

      另外,受訪專家指出,石油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未來其消費總量仍將持續增長,而目前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建立的石油市場機制,已背離了打破供應壟斷、平抑國際油價的初衷,成為代表西方國家利益的金融資本操控謀利的手段。我國應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努力轉變現有的石油市場機制。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
    分享到:

    上一篇:環保部:畜禽養殖業成為農業污染源之首
    上一篇:武漢經適房建在有毒化工廠舊址引住戶擔憂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 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app|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2021久久精品| 91视频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欧美精品人爱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精品国产热久久久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999精品色在线播放|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97久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老司机|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