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8日)是北京市第一次搖號購車申請的最后一天,搖號購車政策凸顯了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的決心,同時,人們也明顯感覺到傳統汽車受到的限制是越來越多了,而現在唯一可以得到各種優惠政策的汽車就是新能源汽車,不過記者調查了解到,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情況實在是有點兒不給力,于是,汽車業內開始流傳著一種猜測,北京“治堵令”會不會對處在窘況的新能源汽車網開一面呢?
北京的“治堵令”限定每月發放2萬個汽車牌照。而去年11月底《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方案》獲得了專家論證,而為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北京計劃到2012年累計使新能源私家車達到3萬輛。奇瑞是國內較早出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奇瑞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令鵬表示,由于有了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已經接近普通汽車。
曾令鵬:它的售價主要跟所配的電池容量大小有比較直接的關系,獲得國家和一些示范試點城市的地方補貼之后,這個價格基本上跟傳統車價格相當,也就是說M1這個電動車,比如在北京個人用戶要購買這個車,在獲得了國家補貼和北京市政府的地方補貼之后的話,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在5萬塊錢到6萬塊錢,是這樣一個價格水平。
根據相關政策,購買新能源汽車,電池每千瓦時國家和北京各補助3000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國家和北京每輛最高各補助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國家和北京每輛最高各補助6萬元。如此算來,在北京買新能源汽車每輛最高可以補貼12萬元。同時,北京某4S店總經理高先生表示,新能源汽車在性能上還有自己的優勢。
高先生:它不像現在我們的電噴車、燒燃油的車,燒燃油的車如果短距離行駛過多的話,容易造成燃油系統積碳產生的比較快,對車影響比較大。新能源車短距離行駛不存在這個問題。
但是高先生也告訴記者,補貼政策加上車本身的優勢,并沒有使新能源汽車更好賣。
高先生:現在市場上大家觀望的比較多,行駛的公里比較少,一般也就是200公里和180公里,所以這樣充電是個大問題,將來這個車用的怎么樣,所以現在大家都猶豫,所以買這款車的人首先有一個先進的理念,有環保的意識。
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不佳的背景下,北京市搖號購車限制汽車保有量,對于新能源汽車有沒有網開一面的可能呢?《汽車之友》雜志副主編李洋表示,對于新能源汽車叫好不叫座的局面,這種可能是有的。
李洋:首先一個,因為新能源汽車在整個汽車保有量里面所占的比例還微乎其微,所以對這一塊放開號牌資源,不會對整個汽車保有量產生重大的影響。因為目前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的時候,還沒有把新能源車列入侯選名單,即使是國家有很大的扶植力度,也未必會有很多人去買新能源車,我指的是在經濟上的扶植力度。只有采取一些經濟手段以外的一些扶植政策,才有可能逐步改變大家的消費習慣,而這個也是我們未來希望看到的一種景象。
但是,李洋也表示,要發展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要解決技術問題。
李洋:其實制約新能源車的產能最主要還是電池這一塊,由于電池的技術還沒有獲得突破,不僅它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性能包括主要是續行歷程還有充電時間這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個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說有人投資了,這個產能就能在一夜之間釋放出來,這個也是不太現實的,凡事都得一步一步的來。